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主要研究了酸碱改性方法对内蒙古煤系硬质高岭土(内蒙土)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规律。在酸改性过程中,重点对比分析了内蒙土和苏州土结构和性能变化趋势的差别。制备不同n(SiO2)/n(Al2O3)酸改性土,并将酸改性土与一定量高岭土原土及PREHY分子筛以半合成方法合成FCC催化剂。利用BET方法测试了酸改性土的比孔容,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的变化,并分别对酸改性土和FCC催化剂进行了吡啶-TPD表征和裂化活性测试。实验表明:当n(SiO2)/n(Al2O3)<20时,随着n(SiO2)/n(Al2O3)的增加,两种土的孔容和比表面积,表面酸量和裂化活性都显著增加;当n(SiO2)/n(Al2O3)>40时,两种高岭土孔容、比表面积、表面酸量和裂化活性数值都趋于稳定,孔径主要集中在3~10nm之间;相同n(SiO2)/n(Al2O3)时,内蒙土的酸强度高于苏州土,裂化性能也优于苏州土;FCC催化剂的表面酸性和裂化活性与其所含的高岭土的n(SiO2)/n(Al2O3)有关;增加FCC催化剂中酸处理土含量可以增加FCC催化剂裂化性能。在碱改性的过程中,利用NaOH溶液对内蒙土进行碱改性,制备不同n(SiO2)/n(Al2O3)的碱改性土,对其进行了XRD,BET,吡啶-TPD表征和裂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随着n(SiO2)/n(Al2O3)的减小,孔径分布宽化,比孔体积减小,比表面积、表面酸性和裂化活性均增加。利用29Si和27Al MAS NMR研究了内蒙土煅烧和酸碱改性过程中Si、Al原子环境的变化,并比较了酸、碱改性内蒙土的性能差别:不同形态的铝原子酸碱反应活性不同,酸活性顺序为Al(V)>Al(VI)>Al(IV),碱活性顺序为Al(VI) >Al(IV);酸碱改性都可以使高岭土获得2~8nm的孔径分布;酸改性土的酸性位数量和强度均高于碱改性土;碱改性高岭土的裂化性能优于酸改性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