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文化各具特色、区域资源禀赋和区域经济社会基础差异大的发展中国家,民族地区有着民族聚居地区、农村地区与贫困地区在地理空间上的交互“叠加”的特点,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不仅关系到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也关系到我国民族大团结,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新机制实施五年以来,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财政管理的现状如何,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如何通过完善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财政管理体制,协调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加快农村义务教育更好更快的发展,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开展研究。本文综合运用文献调查法和个案分析法,以贵州省黔南州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两县一市”为样本进行实地调查,基本厘清了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财政管理的体制漏洞以及民族地区政府在义务教育财政管理中的现实困难,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财政管理体制的政策建议。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部分,通过对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民族地区等核心概念的界定以及国内外文献的梳理,建立起研究的基础;第二章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通过引入公共财政理论,行政组织理论,为论文的架构奠定一个合理的理论基础;第三章通过对我国义务教育财政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的梳理,厘清我国义务教育财政管理体制变革的历史脉络;第四章通过对黔南州三个样本县的实地调查以及文献梳理,深入了解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财政管理体制的现状,揭示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财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为制定对策理清思路;第五章主要从四个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以便进一步完善现行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财政管理体制。一是优化财政投入体制,上移投入主体的分担重心;二是科学制定经费标准,完善贫困生资助机制;三是调整经费分配方式,均衡教育资源配置;四是完善经费管理体制,优化经费监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