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与栽培方式对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3357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菜是重要的油料作物,我国油菜种植历史悠久,目前年种植面积占世界油菜种植面积的四分之一以上,但我国油菜种植技术还比较落后,基本上以手工作业为主,近年来,由于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生产成本提高,使低效益的传统移栽油菜栽培模式受到严重冲击,从而不能保证油菜的移栽密度和移栽质量,移栽油菜面积呈下降趋势。试验采用不同穴栽株数的方式结合不同密度条件研究其对油菜个体和群体造成的影响,旨在优化油菜的种植密度与栽培方式,能够一定程度缓解移栽油菜的高成本、高劳动量问题,为简化传统移栽油菜生产和规模化经营提供技术参考。   试验于2010年10月至2011年6月在安徽省肥东县高亮乡(经纬度分别为东经117.746°,北纬32.015°)进行,采用了随机区组设计,设4000、5000、6000、7000、8000、9000、10000株/667m2共7个移栽密度处理,前3个处理每穴1株,后4个处理每穴栽2株,以当地的习惯密度5000株/667m2为对照。初步得到如下结果:   1、密度与栽培方式对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1.1、单株产量随密度增加呈下降趋势,一穴两株处理群体产量从7000株/667m2到10000株/667m2随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以9000株/667m2处理产量最高,达到245.93kg/667m2,与对照相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籽粒含油量也最大,达到41.87%。   1.2、随移栽密度增加,单株平均角果数和角粒数呈下降趋势,单位面积群体角果数和角粒数以一穴一株6000株/667m2栽培的结果最高,千粒重随密度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并在8000株/667m2处理达到最高。每角果粒数7000株/667m2处理为最高。   1.3、单株干物质积累随密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单株干物质量对单株产量的作用最大。在结角期4月24日及之前,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为高密度处理较高于低密度处理;到成熟期5月20日,群体干物质积累对一穴一株处理,从4000株/667m2到6000株/667m2总体呈增加趋势;对一穴两株处理,从7000株/667m2到10000株/667m2呈先增后减的趋势。经济系数随密度增加总体呈先增后减的趋势。   1.4、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和有效分枝起始高度总体呈增加趋势;茎粗、根粗、根颈粗、单株一次有效分枝数、二次有效分枝数和无效二次分枝总体呈下降趋势。单株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在蕾薹期(3月9日)迅速上升,花期(3月31日)出现最大值,之后有所下降。   1.5、在蕾薹期(3月9日),叶片净同化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0.73),与细胞间隙CO2浓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0.74);在花期3月31日,气孔导度与同化速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0.58)。   1.6、在生理指标方面,随着密度的增加,CAT呈先增后减趋势,MDA、SOD及POD呈先减后增趋势;CAT与POD在花期3月31日为最大值与最小值,MDA与SOD在蕾苔期3月9日为最小值。从初花期3月9日到结角期4月24日,叶绿素A含量迅速减少,叶绿素B仅在3月31日后迅速减少,类胡萝卜素一直有一定的上升。   2、成本节约分析   简化移栽方式(一穴两株)与一穴一株传统移栽方式相比,移栽相同的株数大约节约劳动力成本20%左右,每667m2节约1.2个工作日,约60-80元。   3、生产建议   移栽密度控制在8000-9000株/667m2,通过一穴两株栽培方式,将比当地常规密度以一穴一株栽培方式达到更高的产量。因此,在稻茬油菜区采用育苗移栽方式时,提倡一穴栽两株,穴数4000-4500穴/667m2为宜,有利于获得较高的产量。
其他文献
为培育四倍体杂交冰草新品种,利用秋水仙碱处理二倍体蒙古冰草与航道冰草正反交杂交种种子,获得了染色体加倍植株,育成了四倍体杂交冰草新品系SZB-01和SZB-02。本试验重点对2个杂交冰草新品系的生育、形态、产量、抗旱耐盐性、营养成分等主要农艺特性及细胞遗传学和DNA指纹特征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四倍体杂交冰草新品系SZB-01和SZB-02植株高大,平均株高SZB-01为94.11cm、S
以通过国际microRNA数据库网站(http://www.mirbase.org/)获得的32个小麦小分子RNA(TaMIRs)为基础,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研究了供试小麦TaMIRs的表达和应答盐分胁迫逆境特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供试小麦TaMIRs的表达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在正常生长条件下,依据表达水平可将供试TaMIRs分为4个组别:高表达水平组,包括TaMIR159b、TaMIR1
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具有恢复源广、制种产量高等优点,是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现有的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很少,发现新的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材料对其自交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