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抗战时期报刊的经济动员研究——以浙江省《乡建通讯》为例

来源 :浙江工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yyqq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国共两党为拯救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并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处于抗战军事前线的浙江省政府主席黄绍竑对此积极作出响应,实行开明的文化政策,多种类型的报刊得以在浙江出版发行。以研究浙江农村经济为主要内容的《乡建通讯》便为此期间发行的一份刊物。这份杂志由国民党政府出版,中共秘密参与管理。研究《乡建通讯》,不仅可以了解该刊是如何在战时开展经济动员工作的,而且可以揭示中共在国统区是如何利用新闻传播事业开展经济动员工作以增强抗战力量的。  本文以战时浙江发行的《乡建通讯》为对象,通过对其相关背景资料的分析和所发表的文章的梳理,论述了《乡建通讯》创刊的背景、战时经济动员的内容及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共与《乡建通讯》经济动员的关系,揭示了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背景下中共在国统区为民族抗战胜利进行战时经济动员的一个面相。  第一部分论述了《乡建通讯》的创刊背景,从整体出发介绍了《乡建通讯》的基本情况,包括《乡建通讯》的创刊目的、编者、主要撰稿人和文章概况,以更好地考察该刊与战时经济动员的关系。  第二部分概括了《乡建通讯》刊文中关于战时经济动员的内容。该刊主要是通过研究经建理论和探讨经建实践工作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从而实现战时经济动员的。  第三部分分析了《乡建通讯》战时经济动员的特点。在战时经济动员过程中,该刊采取了具有显著的时效性、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结合,无固定栏目设置,版面编排灵活的编辑手段;同时运用了利用权威信源、兼容并蓄,尊重差异和以个人视角报道新闻的宣传策略以及凝聚各方力量,保证战时物资供给的媒介功能。  第四部分考察了国共合作共同抗日背景下中共利用《乡建通讯》进行经济动员的史实,即分析了中共与《乡建通讯》的人事关系,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中共的团结上层政府领导与关心基层青年相结合、隐藏刊物的政治性,以及推动县政改革的战时经济动员策略,最终起到了壮大中共党组织力量,以及增强民族抗战力量的作用。
其他文献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应,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因此,符合并顺应新常态、掌握新常态、引导和带领新常态,是现在和今后
针对偏微分方程模型对初始条件有很强的依赖性,且不能反映拥挤人群的非连续性现象,应用突变理论分析人群拥挤现象的形成机理。建立了拥挤人群的尖点突变模型,并推导出人群拥
期刊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的科学命题。这是我国不断探索国家治理的重大战略,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创新的结果。基层政府作为服
大型水库施工导流方案的合理选择,前坪水库工程导流方案根据工程区地形条件,主体建筑物布置以及洪水情况,合理选择导流方式及导流建筑设计,做到导流围堰与主体工程的结合,做
期刊
分久必合,是城乡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乡村,乡村的发展更离不开城市。本文首先从城市、乡村以及城乡关系视角对城乡一体化相关概念进行阐述:一是城市发展演变的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治理体系的完善与发展,社会各个领域志愿服务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特别是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在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丰富大学生的第二课堂,以及
建国初,百废待兴,国家经济恢复与建设需要大量人才。民国时期培养中等教育程度以上的知识分子约为400万人,高级知识分子约为6.7万人。教育界是知识分子云集之所,教育界知识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