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近几十年来针对该病的化疗方案在改善患者预后方面无大的进展,因此找到新的治疗靶点会是治疗T细胞淋巴瘤的一个突破。研究发现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Macrophages,TAMs)在肿瘤的发生、进展和转移等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VEGF(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其受体表达与淋巴瘤的分型、分期、转移、对治疗的敏感性和疾病预后密切相关,所以有可能通过相应的抗体来阻断VEGF或TAMs的作用,起到治疗淋巴瘤的目的。
研究目的:
1.研究TAMs计数与T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特征及总体生存期(OS)的相关性;
2.研究VEGF的表达与T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特征及OS的相关性;
3.探讨VEGF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相互关系。
研究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46例确诊为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病理标本进行CD68(标记TAMs)和VEGF染色,对TAMs进行计数,对VEGF阳性表达与否进行判断,并采用SPSS统计软件将其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结果:
1.纳入统计的46例T细胞淋巴瘤患者,中位年龄39岁(13-74岁);男女比例15:8;结外侵犯率71.7%;Ⅲ-Ⅳ期患者占80.4%;根据IPI评分,中高危和高危患者占58.7%;治疗近期缓解率(ORR)为56.5%(26/46);中位生存期18.5月(1-52月);1年、2年及3年OS分别为60%,42%和19%。
2.46例T细胞淋巴瘤组织TAMs计数均值为49.3±23.5/hpf(×400)(7~88/hpf),正常对照淋巴结组织TAMs计数均值为13.2±5.9/hpf(×400)(5~25/hpf),两者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1);具有结外侵犯的TAMs计数明显高于无结外侵犯的TAMs计数(p<0.05);IPI评分高危患者的TAMs显著高于低危患者(p<0.05);对治疗有反应患者(CR+PR)的TAMs计数显著低于对治疗无反应患者(p<0.01);分期为Ⅲ/Ⅳ的TAMs计数高于分期为Ⅰ/Ⅱ的计数,两者之间有差别,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AMs高计数组(>49.3/hpf)2年OS为24.9%,TAMs低计数组(<49.3/hpf)2年OS为.55.9%(p<0.01)。
3.T细胞淋巴瘤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为76.1%(35/46),正常对照淋巴结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为30.0%(3/10),两者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VEGF阳性率与患者分期、有无结外侵犯及IPI评分有密切关系(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对治疗的反应无相关性(P>0.05)。VEGF阳性表达组2年OS为48.4%,VEGF阴性表达组2年OS为85.7%(p<0.01)。
4.随着TAMs计数增多,VEGF表达评分增高(r=0.369,p<0.05)。
5.经单因素分析,有无结外侵犯、VEGF的表达情况、TAMs高表达与否、患者分期、IPI评分,以及对治疗的反应是T细胞淋巴瘤预后的预测因子(p<0.01);经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对治疗的反应和VEGF的表达情况是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p值分别为0.001,0.018)。
研究结论:
1.TAMs在T细胞淋巴瘤组织中大量浸润,其均值与正常对照淋巴结组织有显著差异;
2.TAMs与结外侵犯与否、IPI评分、对治疗的反应,以及患者的OS密切相关;
3.VEGF在T细胞淋巴瘤组织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淋巴结组织;
4.VEGF的表达与患者分期、结外侵犯与否、IPI评分以及患者的OS具有密切相关性;
5.VEGF评分与TAMs计数之间呈正相关性;
6.经过单因素分析,VEGF的表达情况、TAMs高表达与否、患者分期、IPI评分、以及对治疗的反应是T细胞淋巴瘤预后的预测因子。经多因素分析,对治疗的反应和VEGF的表达情况是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