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斑秃(alopecia areata)是一种常见的毛发疾病,呈局限性斑片状脱发,常表现为多灶性。本病在一般人群的患病率约为0.1-0.2%,约占皮肤科门诊初诊患者的2%,其中5%-7%患者病情严重,可发展为全秃(alopecia totalis, AT)和普秃(alopecia universalis, AU)。斑秃尤其是重型斑秃不仅仅是美容问题,还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精神负担,激发感情脆弱,丧失自信等心理问题,常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目前,斑秃尤其是重型斑秃治疗比较困难,而且病情容易反复,迁延,是近年来毛发疾病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斑秃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普遍认为斑秃是一种T淋巴细胞介导的针对毛囊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在遗传素质和环境诱发因素相互作用下产生的一种多基因疾病。近来的研究表明斑秃和HLA-Ⅱ类等位基因有很强的关联性,而HLA-Ⅱ类分子中以DRB1最具多态性,对于免疫应答起决定性作用,且迄今所建立的HLA分型技术对HLA-DRB1多态性的分析最为成熟。国内外通过对斑秃的研究发现,某些HLA-DRB1等位基因与斑秃的轻重程度有相关性,而且在不同的种族和地区人群中存在着差异。目前关于中国南方汉族重型斑秃与HLA-DRB1等位基因相关性的报道较少。研究目的探讨中国南方汉族人群重型斑秃与HLA-DRB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采用直接测序分型-聚合酶链反应(PCR-SBT)技术对已确诊的72例中国南方地区汉族重型斑秃和40例轻型斑秃患者进行HLA-DRB1基因多态性分析。正常对照采用已知的中国南方汉族5645例健康患者HLA-DRB1等位基因频率。采用χ2检验比较各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研究结果轻型斑秃组HLA-DRB1*03等位基因频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χ2 =15.729,P=0.000,OR=11.802),而重型斑秃组与正常对照组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重型斑秃组HLA-DRB1*04等位基因频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χ2=24.358,P=0.000,OR=3.057),轻型斑秃组与正常对照组比差异无显著意义。HLA-DRB1*07等位基因频率在重型斑秃组明显降低(χ2 =5.033,P=0.025,OR=0.143),而轻型斑秃组与正常对照组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HLA-DRB1*09等位基因频率在重型斑秃组也明显降低(χ2 =4.114,P=0.043,OR=0.558),轻型斑秃组与正常对照组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重型、轻型斑秃的HLA-DRB1*01、05、08、11、12、13、14、15、16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LA-DRB1*03、04、07、09等位基因与中国南方汉族斑秃病情严重程度相关。重型斑秃中HLA-DRB1*07、09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降低,可能是重型斑秃的保护基因;而HLA-DRB1*04等位基因的频率升高,可能是重型斑秃的易感基因。轻型斑秃组HLA-DRB1*03等位基因频率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