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①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眶骨正常相关结构中的应用及标准断面图像在对称显示眼眶相关结构中的优势。②探讨降低管电压在减少眼眶CT扫描辐射剂量中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①收集207例无眼眶外伤史的被检者的眶部多层螺旋CT图像,对常规扫描断面图像与经MRP重建的标准断面图像对眼眶正常相关结构的对称显示情况进行对比研究及统计学分析,同时结合多种后处理技术。②另外对40例(80个眼眶)无眼眶外伤史的被检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40个眼眶),分别进行标准条件(120Kv,100mA)和低剂量条件(100Kv,100mA)CT扫描,并对所得图像均行1.51mm、3.Omm薄层重建,层间距分别为1.Omm、2.Omm。比较不同管电压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1)、图像质量及图像噪声的差别。结果①重组后的标准化图像在双侧眼眶相关结构的对称性显示中较常规扫描图像更有优势,更有利于临床诊断。结合VR、CPR等后处理技术更能立体、直观地观察眼眶细微结构的全貌。本研究结果显示,标准轴位图像对颧额缝、颧骨管、眶下管、眶上切迹、视神经管及晶状体的对称性显示明显优于常规扫描轴位图像(P<0.01);而两者对颧蝶缝的对称性显示无显著差异(P>0.05)。②管电压100Kv时与常规剂量(120Kv)比较,CTDIvol减低,即辐射剂量有所下降。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间相应层厚图像噪声大小间都存在统计学差别(P<0.01),100Kv扫描的图像噪声均较120Kv大。虽然低Kv扫描图像噪声有所增加,但图像能够清楚显示眼环、眼直肌、视神经及晶状体等眶内各结构及眶壁骨质,图像质量与常规剂量扫描图像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①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显示眼眶正常相关结构中有重要意义和优势,经MPR重建的标准轴位图像能够很好地对称显示双侧眼眶的相关结构,这对病变的定位和定性都有重要的意义。观察标准化图像在减轻影像医生的阅片量的同时,也提高了诊断准确率。同时,结合VR、CPR等后处理技术更能立体、直观地观察眼眶细微结构的全貌。②降低管电压(100Kv)对眼眶行CT扫描,虽然图像噪声有所增加,但是图像质量与常规剂量相比无明显差异,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并降低了被检者的辐射剂量。它是降低管电流之外的,另一种降低辐射剂量的可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