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计算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ycandy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芯片制作的物理极限日益临近,其计算能力也接近极限。需要进行大量计算的人脸识别受制于电子计算机的计算能力,现阶段无法实现大规模的人脸识别。相比之下,DNA计算有大量、快速、并行计算的优点,如果将DNA计算应用于人脸识别,可满足人脸识别的计算要求,使的识别速度加快,识别规模增大。本文提出将DNA计算应用于人脸识别,将DNA计算的超强计算能力应用于两个方向,一是使大规模的人脸识别中快速地缩小目标识别范围,从而使得后续的人脸识别能使用已较为成熟的一般方法,二是快速优化一般的识别方法,降低计算量,提高识别速度。本文将DNA计算分别与奇异值分解和傅里叶变换结合以实现设计思想,其中一个方法的DNA计算模型使用了较为成熟的粘贴模型,另一个方法还选择了适合DNA计算方式的遗传算法进行结合,而DNA编码也考虑到各种需求进行了独特设计。在通过用matlab2007编程对ORL人脸库和Yale人脸库进行了仿真实验后,得到的数据结果显示,DNA计算结合奇异值分解的方法在达到一定识别率的情况下将目标识别范围缩小了近乎一个数量级,而DNA计算结合傅里叶变换的方法在有较高识别率的情况下,减少了计算量提高了计算速度。实验结果说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在理论上是有效的。与一般方法对比显示,本文方法展现了大量快速的计算特点,达到了设计要求,其不足之处是DNA计算结合奇异值分解的方法识别率不够高,DNA计算结合傅里叶变换方法的计算量还不够少,受目前DNA计算在物理实现上的限制暂时无法实际应用。本文提出了DNA计算在人脸识别中的新应用,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新方法的可行性,这为DNA计算今后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研究打下了一定基础。
其他文献
随着AlGaN/GaN HEMT朝着高频、大功率的方向不断发展,采用空气桥实现独立源端或漏端的互连,具有低寄生电容、方便制备、高可靠性等优点,越来越体现出其重要性。本文首先从空
目前微小位移的测量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类。接触式的以电感涡流位移传感器、光纤光栅位移传感器等为代表;其特点是测量稳定、可靠。但由于测量过程被测物需安装传感器,实
关联成像,又称为鬼成像或符合成像,是一种新的成像方法。这种成像方式突破了传统光学成像方法的衍射极限,且具有非定域性的特点,在军事、医学、航天领域都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
铝丝电爆制备纳米粉的过程会伴随等离子体的产生,等离子体的产生过程是影响纳米粉质量的重要因素。利用Mach-Zehnder激光干涉法,通过相机获取瞬态干涉条纹的分布,由此可以测量出爆炸过程中等离子体的浓度。电爆炸产生等离子体的时间只有几微秒,激光的脉宽为纳秒量级,相机快门时间为毫秒量级,为了同步激光发射,金属丝爆炸,相机拍照,我们研制了同步控制系统。为了尽量减少爆炸过程中背景光在相机中的积累,得到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