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法建立条件性酸味嗜好大鼠的行为学及脑内c-fos表达的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anhua4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动物摄取了具有某种味觉特征的食物后,能够缓解饥饿、营养缺乏或其他因为引起的内脏不适,就会增加对该种味觉刺激物的摄取,形成对该味觉的条件性味觉嗜好(CTP)。行为学研究表明,味觉刺激与胃内灌流能源物质相联合(风味-能量联合)或非美味刺激与美味刺激相联合(风味-风味联合)都可以使动物形成CTP。在用风味-风味联合的方法建立CTP时,又有延时法和同时法之分。前者是将非美味刺激物和美味刺激物按照先后顺序分别呈示给动物,后者是将两种味觉刺激物混合在一起呈示给动物。此类实验中,非美味刺激为条件刺激,美味刺激为非条件刺激。虽然动物通过不同方式均可获得CTP,但其脑机制有何不同尚不清楚。另外,动物在获得CTP后,对非条件刺激物的嗜好性改变是否影响对条件性刺激物的嗜好性也未见报道。本实验以SD大鼠为实验对象,以让大鼠饮用柠檬酸+蔗糖混合液的方法(同时法)和先后让大鼠饮用柠檬酸溶液和蔗糖溶液的方法(延时法),分别使其获得对酸味的CTP,然后,以饮用蔗糖溶液和腹腔内注射LiCL相联合的方法,使大鼠获得条件性味觉厌恶(CTA),观察甜味厌恶对酸嗜好行为的影响,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甜味和酸味刺激对通过不同方法获得CTP的大鼠脑内c-fos表达的不同影响。主要结果如下:   1.用给以柠檬酸+蔗糖混合液的方法(同时法),或者先给以柠檬酸溶液,再饮用蔗糖溶液的方法(延时法),均可使大鼠建立对酸味的CTP。同时法建立CTP组大鼠,建立CTP前、后的酸味嗜好比分别为8.74%±3.27%和77.36%±12.09%;延时法建立CTP组大鼠,建立CTP前、后的酸味嗜好比分别为7.20%±4.47%和67.70%±9.09%。以延时法建立CTP较快,平均20.33±6.22天,同时法建立CTP较慢,平均35.86±22.78天,但二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建立了酸味CTP的大鼠,获得甜味CTA后,其酸味嗜好性降低。同时法建立CTP组大鼠,酸味嗜好比降为51.03%±12.93%,延时法建立CTP组大鼠,酸味嗜好比降为44.37%±11.00%。与获得CTA前相比,其差异有显著性(p<0.01)。同样的现象也出现在先天性酸嗜好大鼠,在获得甜味CTA后,其酸味嗜好比由72.45%±11.78%降为55.08%±19.71%,其差异有显著性。说明酸嗜好的形成与甜味觉分析系统可塑性变化有关。   3.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酸味刺激和甜味刺激可引起脑内广泛的Fos表达。包括LPBC,MPBE,LPBE,BLA,Arc,ECu,Pa,PV等,提示这些脑区与味质辨别、报酬评价,还有相关感觉信息及行为表达信息的整合有关,也说明CTP的形成有着复杂的神经机制。   4.建立CTP后,LPBC内由酸味刺激诱导的Fos表达有明显增多趋势。CTP建立前,LPBC内由甜味诱导的Fos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由酸味诱导的Fos表达水平,但在建立CTP后,甜味和酸味诱导的Fos表达水平基本相当。说明LPBC在CTP形成后的味觉辨别、报酬评价和行为表达变化可有重要作用。   5.酸味刺激对BLA和Arc内Fos表达水平的影响,因建立CTP的方式不同而不同,提示获得CTP的方式不同,其脑机制可能有所差别,BLA和Arc在以不同方式获得CTP过程中可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的不断突显,寻求一种高效、清洁的新能源成为科研工作者亟待解决首要问题。在此背景下太阳电池应运而生,其中染料敏化太阳电池(DSSCs)以其丰富的原料、低廉的成本、相对简单的制作工艺、较强的可塑性以及原材料和制备工艺均是无毒,无污染等优点而备受关注。光敏化剂作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主要组成部分,理论工作者可以通过模拟染料分子的结构,并结合可靠的理论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对染料分子的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