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及易患过敏性疾病的相关性及机制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af7nh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早产儿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与过敏性疾病的相关性,分析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早产儿脐血中的细胞因子。进一步研究早产儿易患过敏性疾病的相关性及机制的研究,为早期了解、早期预防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1、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新生儿科2017年1月至2017年7月期间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新生儿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情况;并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分组进行随访目前婴幼儿期过敏性疾病发生的情况。2、观察研究:收集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产科2019年7月至2019年12月新生儿的脐血,分为嗜酸性粒细胞正常早产儿和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早产儿两组,两组脐血血清分别行Elisa检测Th1、Th2、Th17及Treg细胞的细胞因子。结果:1、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在新生儿中并不少见,占总住院新生儿的21.2%,其中轻度增高占13.48%,中度增高占7.47%,重度增高占0.25%。早产儿和足月儿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发生率分别为24.8%、15.9%,早产儿更易发生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且早产儿与足月儿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男婴和女婴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发生率分别为20.2%、22.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早产儿243例,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足月儿107例,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早产儿过敏性疾病发生率比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足月过敏性疾病发生率高,两组发生率分别为32.1%、14.9%,两组过敏性疾病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早产儿243例与嗜酸性粒细胞正常早产儿243例的过敏性疾病随访中,其中有湿疹者两组分别占19.7%、9.0%(P<0.05),有食物过敏者两组分别占20.9%、10.6%(P<0.05),有喘息者分别占25.9%、15.6%(P<0.05),有胃肠道过敏者两组分别占15.6%、6.9%(P<0.05),有环境过敏者两组分别占23.0%、19.3%(P>0.05),以上过敏性疾病在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早产儿中发生率较高。3、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早产儿实验组23例和嗜酸性粒细胞正常早产儿对照组24例脐血血清细胞因子浓度检测结果,其中IFN-γ实验组(35.16±3.66)pg/ml、对照组(54.71±1.80)pg/ml,IL-2实验组(11.36±1.33)pg/ml、对照组(16.57±1.84)pg/ml,IL-10实验组(32.27±14.49)pg/ml、对照组(55.08±14.12)pg/ml,以上细胞因子在两组浓度水平检测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在实验组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表达水平。另IL-4实验组(42.47±6.91)pg/ml、对照组(37.63±2.69)pg/ml,IL-5实验组(136.13±26.82)pg/ml、对照组(102.91±25.10)pg/ml,IL-13实验组(38.02±8.33)pg/ml、对照组(27.56±9.39)pg/ml,IL-17实验组(72.36±6.64)pg/ml、对照组(55.88±7.58)pg/ml,上述细胞因子在两组浓度水平检测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在实验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表达水平。两组Th1/Th2的比较,实验组(IFN-γ/IL-4:0.83±0.52)、对照组(IFN-γ/IL-4:1.45±0.67),实验组比值低于对照组比值,且两组比较具有差异性(P<0.05),两组Th17/Treg的比价,实验组(IL-17/IL-10:2.24±0.45)、对照组(IL-17/IL-10:1.01±0.53),实验组比值高于对照组比值,且两组比较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1、嗜酸性粒细胞在新生儿中并不少见,早产儿发生嗜酸性粒细胞的比例更大。2、新生儿嗜酸性粒细胞增高预示其婴幼儿期更易发生过敏性疾病,且在早产儿中表现更加明显。3、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早产儿细胞因子检测结果提示,早期有Th1/Th2、Th17/Treg比例失衡,且与嗜酸性粒细胞正常早产儿相比较显著,预示之后发生免疫失调等过敏性疾病的风险。
其他文献
郑宋明老师是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医师,丽水市名中医,海派中医丁(甘仁)氏内科传人、全国首批名老中医韩哲仙学术继承人,从医38年,专攻中医肝病,辨治黄疸有独特的见解。
指出了膜生物反应器MBR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绿色无污染的新型废水处理资源化回用技术,其将传统活性污泥法和膜分离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具有常规污水处理方法所不具有的优势,广泛应用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祛瘀中药对干燥综合征(SS)模型NOD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9、IFN-α、BAFFm RNA表达水平的调节作用,探讨其对SS的TLR-IFN-BAFF通路信号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
目的:多氯联苯属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环境和人体中广泛存在,已有研究表明多氯联苯对机体有多种毒性作用。多氯联苯进入机体内会迅速代谢为羟基多氯联苯,OH-PCBs的浓度占人体PCBs总水平的10-30%,往往高于许多单个PCB同系物,是多氯联苯产生毒性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我们阐述羟基多氯联苯的毒性机制更有意义。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GTs)是重要的II相代谢酶,能代谢体内多种内源性小分子
<正>本研究选取社会支配倾向作为个体差异变量,社会地位及对社会地位的威胁作为情境因素,选取农民工群体作为态度对象,通过对社会支配倾向及其影响因素间的关系的研究,探讨偏
指出了假色槭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主要分布及其用途,在安图县明月苗圃和辉南森林经营局四岔苗圃开展了假色槭的育苗试验研究,通过生产实践,总结了假色槭苗木培育的成功经验,并
强调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恢复期病情严密观察、准确治疗,对防治“反跳”、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绝不可以掉以轻心、等闲视之。根据临床实践,所谓“反跳”似有“近
用添加晶种的方法制备了掺钕钛酸铋(BNT)铁电陶瓷靶材.通过XRD及SEM研究了烧结工艺对铁电陶瓷BNT晶相结构的影响,用RT66型铁电测试仪测定铁电材料BNT的电滞回线.结果表明,采
指出了采用日光温室栽培香椿可提前至春节前采收椿芽,提高经济效益,详细探讨了香椿品种的选择、育苗、温室内整地施肥、篱式栽植和倾斜式栽植、肥水管理、温湿度控制、椿芽的采
盐酸雷尼替丁(Ranitidine Hydrochloride,RH)是第二代H_2受体抑制剂,临床上多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及其他高胃酸分泌等消化系统疾病。但RH微苦带涩、有异臭、且极易吸潮,另外其在体内血药浓度达峰时间短,且消除快(半衰期仅23个小时),需多次给药才能维持治疗浓度,且常见剂型为固体制剂,不利于患者服药顺应性。基于上述存在的问题,本课题以盐酸雷尼替丁为模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