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通过对入选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分型、并发症等统计,比较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脾胃虚损型重症肌无力患者前后各组肌群肌力及免疫指标变化,总结52例入组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分析中医综合疗法作用于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作用机制,对其应用于重症肌无力的治疗前景进行初步探讨,为今后开展此方面研究提供参考,并为临床提供一个规范、可推广的重症肌无力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方法:从中医综合疗法改善MG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提升淋巴细胞转化率的情况出发,通过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定期抽血观察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20天前后LBT的变化,通过许贤豪MG绝对评分量表,对比治疗前后MG症状绝对评分及相对评分,计算治疗总有效率,应用统计分析比较中医特色疗法及常规中西医治疗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流行病学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入组26人,包括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31例;平均年龄50.4岁,最大年龄70岁,最小年龄21岁;平均病程为5.3年,最长病程为30年,最短病程时间为1个月;52例患者中I型为7例,II a型为16例,II b型为23例,IV型为6例;合并胸腺异常患者12例,占23.1%,其中10例行胸腺切除术;合并甲状腺异常5例,占9.6%,合并糖尿病6例,占11.5%,并发恶性肿瘤者2例,占3.8%。2.免疫学结果:治疗组中,各性别组及各年龄组T淋巴细胞转化率治疗前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Osserman分型中仅有Ⅳ型在治疗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各性别组、40-70岁年龄组T淋巴细胞转化率治疗前后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8-39岁年龄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Osserman分型中,I型、IV型在治疗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T淋巴细胞率的提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症状评分结果:52例患者经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疗前后评分的总有效率为65.38%(34例),无效率为34.62%(18例);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有效率分别为80.77%(21例)、50.00%(1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组及对照组的重症肌无力患者疗程后T淋巴细胞转化率均有提高,但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转化率提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医综合疗法对T淋巴细胞转化率提升的作用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中医综合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前者对于重症肌无力各组肌群的恢复作用更显著。同时治疗组总有效率更高,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中医综合疗法应用于重症肌无力治疗具有一定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