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临床结局分析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cao126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ssociated vasculitis,AAV)是一组自身免疫性坏死性血管炎,主要累及小血管。AAV临床表现多样,可出现病情迅速进展或因药物治疗引起的严重并发症等危及生命的情况,需进入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治疗。重症AAV患者的ICU内死亡率较高,但目前相关研究仍较少。本研究旨在探索重症AAV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发生ICU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5月至2021年5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住院治疗的83例AAV患者资料,根据是否发生ICU内死亡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收集所有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资料、治疗措施等,计算患者入ICU最初24小时内伯明翰血管炎活动性评分(Birmingham Vasculitis Active Scoring System,BVAS)、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 Ⅱ)和五因子评分(Five-Factor Score)。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AAV患者发生ICU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并根据多因素分析的结果建立预测AAV患者ICU内不良预后的风险模型。应用Kaplan-Meier曲线评估患者的长期预后。结果1.疾病活动(48.2%)是AAV患者进入ICU治疗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急性肾功能不全(17例)、肺肾综合征(9例)、弥漫性肺泡出血(8例)等。2.83例AAV患者中,44例死亡,ICU内死亡率为53%。感染(61.4%)是患者发生ICU内死亡的主要原因。3.肾脏、呼吸、心血管和血液系统为重症AAV患者最常受累的脏器/系统。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患者进入ICU最初24小时内APACHE Ⅱ评分、BVAS评分较高,出现肺动脉高压、呼吸衰竭、脑卒中、贫血、休克和肺部感染的比例较高,血红蛋白水平、氧合指数较低,血尿素氮、肌钙蛋白Ⅰ、降钙素原、血气分析乳酸水平较高(P<0.05)。ICU特殊治疗措施方面,死亡组患者需要接受儿茶酚胺类药物、机械通气及气管内插管治疗的比例明显高于存活组(P<0.00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APACHE Ⅱ评分高(OR=1.333,95%CI:1.031-1.722,P=0.028)、血红蛋白水平低(OR=0.919,95%CI:0.849-0.995,P=0.037)及发生呼吸衰竭(OR=620.452,95%CI:11.495-33490.306,P=0.002)是重症AAV患者发生ICU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可以很好地预测AAV患者发生ICU内死亡的风险。5.Kaplan-Meier分析显示,39例存活组患者6个月、1年及5年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58.3%、54.2%和33.9%,中位生存期为14个月。结论1.重症AAV患者的死亡率较高,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2.疾病活动是AAV患者进入ICU治疗的主要原因,感染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3.APACHE Ⅱ评分高、血红蛋白水平低及发生呼吸衰竭是AAV患者发生ICU内死亡的不良预测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髓芯减压联合含骨形态发生蛋白的打压植骨术治疗ARCOⅢA期的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临床及影像学的中期随访效果,并分析影响股骨头长期存活的非疾病相关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7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接受10mm髓芯减压联合含骨形态发生蛋白的打压植骨术治疗的患者共23例27髋。其中,男20例24髋,女3例3髋;年龄20-50岁,平均(35.2±9.2)
学位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桡骨远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32例。结果本组获随访5~12个月,全部骨折达到临床愈合,平均愈合时间7周,切口表浅感染2例,均换药治愈,未出现有切口深部感染和骨筋膜室综合征等早期并发症。StewartⅠ型评分:优28例,良3例,一般1例(解剖复位)。根据StewartⅡ评分:优25例,良4例,中2例,差1例。结论采用桡骨远
期刊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的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6年12月收治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的950
学位
目的导致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死亡的原因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已被广泛研究,但多数研究并没有考虑骨折复位质量对死亡率的影响。本研究旨在探究骨折复位质量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1年死亡率的影响,并分析影响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改善患者术后生存状况、减少患者死亡率提出相关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在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期间收治的行骨折内固定术治疗并获得随
学位
背景微创颈椎管成形术(cervical microendoscopic laminoplasty,CMEL)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手术方式。但我们发现仍有部分患者术后疗效不佳。因此,探索CEML术后疗效的预测因素,并通过建立预测模型的方法来评估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建立并验证CMEL治疗CSM患者术后
学位
背景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根据病因可分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和继发性膜性肾病。中国近年来膜性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其临床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蛋白尿、水肿等,病情迁延,易复发,预后差异大,约35%的患者会在10年内进展为终末期肾脏病。2012年KDIGO指南
学位
背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涉及内源性核物质的免疫耐受性丧失,从而引发全身性自身免疫,导致各种组织和器官的损伤。狼疮性肾炎是肾小球肾炎的一种形式,是SLE最严重的器官表现之一。在许多情况下,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诊断SLE的主要表现,多达30%的SLE患者死于肾脏疾病。LN的发
学位
背景及目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膜性肾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越来越高。侯凡凡院士团队发表于美国肾脏病学会杂志的研究表明,膜性肾病患病率逐年升高,可能与长期暴露于大气PM2.5相关,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2.5微米的颗粒物,携带多种致病分子可以直接进入呼吸道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其某些成分甚至通过气血屏障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患病风险。研究表明,PM2.5主要由水
学位
背景: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一种炎性肾脏病,是导致SLE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LN的治疗和预后依旧不容乐观,加强其病理机制的研究,寻找新的治疗方法以提高LN患者的生存率已经迫在眉睫。近些年来,分子生物学和信息技术的结合催生了生物信息学这一新的学科,帮助人们在基因水平上重新定
学位
背景和目的膜性肾病是成人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病理类型。近年来,膜性肾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其发病机制中有遗传因素的参与,并陆续有研究者报道了家族性膜性肾病的相关个案报告,其特点是呈家族聚集发病。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团队亦发现部分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出现家族聚集现象,同一家族中至少2例有血缘关系的成员同时患病。然而目前国内家族性膜性肾病研究报道不足,定义不统一,遗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