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的对策研究

来源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th_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城市化及工业化的推进,我国对新型劳动大军——农民工的就业问题的研究,一直处于“问题研究”层面。农民工在社会改革与转型中应运而生,大量向城市转移。随着时间推移,农民工群体逐渐分化,出现代际更替的现象,新生代农民工逐渐取代上一代农民工,成为产业中坚力量,其就业发展形势具有新时代特点与趋势。新生代农民工由于受到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约束、劳动力市场竞争的限制以及城市生存空间的缺位,处于城乡“边缘化”的尴尬处境,很难真正融入城市生活,因此在就业中遇到了阻碍。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当前就业流动呈现出“高流动”和“低水平”两大特征。新生代农民工为了获得更好的就业条件,频繁地更换工作,不能稳定地从事固定的工作岗位。2010年,全国总工会针对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展开了课题与研究工作。研究表明,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更差。他们平均更换工作的频率是上一代农民工的2.9倍。这一趋势既会影响到企业的整体运营管理、产业结构的顺利升级,又不利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人力资本的提升。因此如何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实现稳定就业,对构建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劳资和谐的市场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论文以上海市新生代农民工为研究对象,以就业稳定性作为研究内容,首先在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其次根据德尔菲法,确定出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的指标及各指标的比重。再者通过问卷调查、对比研究等方法,定量与定性分析综合集成的原则,基于实地调查数据,简要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行为特征进行描述,与上一代农民工进行差异比较,进一步了解上海市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现状。从中总结出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稳定就业。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SPSS17.0软件构建二元Logit模型定量分析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的各种因素,并结合调查问卷获得的具体信息对回归结果进行解释及讨论。研究表明,年龄、户籍、身份认同、晋升前途、技能掌握程度、居住地、社会保障、薪酬水平、工作满意度、工作规划这十个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最后结合实证分析结果,本文从政府、企业、新生代农民工自身这三个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有效地解决上海市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提高稳定性,从而维护社会和谐安定。
其他文献
本文的研究对象起源于对室内设计方法的探讨与反思。改革开放后,我国室内设计随着经济发展由传统农村经济走向工业化现代经济,在二十一世纪呈现了多样化走向,在面对挑战与机
西蜀寺观园林是西蜀园林的一个重要分支,新津地处四川盆地西部,是“南方丝绸之路古道第一站”,因五津汇聚的地理优势,享有“蓉城南路第一景,川西名胜上河图”的美誉。寺观园
理想的逆变电源电压输出不但要求具有优秀的稳态特性,还要有较快的动态响应。而单一的控制策略很难同时满足这两方面的要求,因此各种数字控制策略取长补短、相互渗透构成复合
目前市面上的护理床需要病人自行操作或者在家属和医护人员的帮助下进行操作,不能满足未来智能化康复护理行业的发展需求。如果可以把基于DSP的人脸识别系统加入到康复护理机
细菌的快速检测和抗菌活性研究对于食品安全、环境检测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 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光学稳定性好、检测速度快、检测范围宽和可提供生物样品高分辨的“指纹”信息等优势,其在生物分析应用中备受关注。另一方面,近年来各种多功能纳米探针的抗菌性能研究备受关注。本论文中,我们构建了基于金核银壳(Au@Ag NP
任何社会都有责任对不具备自给自足能力的社会成员提供必要的帮助,满足他们的实际需求并逐渐成为一种社会制度。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我国从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这
21世纪以来,创新资源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进入一个全球流动的开放创新时代。全球性流动的创新资源在一些节点城市集聚起来,使这些城市演化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创新资源的集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是因修建水利水电工程搬迁的群众,险恶的生活环境使其本身存在根源性贫困;加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导致大面积淹没、迁移人口多等问题,以及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
移动机器人慢慢的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是人类长期以来的梦想。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也快速发展,在复杂恶劣的环境下,人们期望移动机器人能够安全正常的工作。那么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家庭作为社会变迁的重要载体也发生了诸多变化。传统的大家庭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家庭结构的小型化、核心化,新的家庭结构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