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城市化及工业化的推进,我国对新型劳动大军——农民工的就业问题的研究,一直处于“问题研究”层面。农民工在社会改革与转型中应运而生,大量向城市转移。随着时间推移,农民工群体逐渐分化,出现代际更替的现象,新生代农民工逐渐取代上一代农民工,成为产业中坚力量,其就业发展形势具有新时代特点与趋势。新生代农民工由于受到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约束、劳动力市场竞争的限制以及城市生存空间的缺位,处于城乡“边缘化”的尴尬处境,很难真正融入城市生活,因此在就业中遇到了阻碍。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当前就业流动呈现出“高流动”和“低水平”两大特征。新生代农民工为了获得更好的就业条件,频繁地更换工作,不能稳定地从事固定的工作岗位。2010年,全国总工会针对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展开了课题与研究工作。研究表明,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更差。他们平均更换工作的频率是上一代农民工的2.9倍。这一趋势既会影响到企业的整体运营管理、产业结构的顺利升级,又不利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人力资本的提升。因此如何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实现稳定就业,对构建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劳资和谐的市场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论文以上海市新生代农民工为研究对象,以就业稳定性作为研究内容,首先在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其次根据德尔菲法,确定出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的指标及各指标的比重。再者通过问卷调查、对比研究等方法,定量与定性分析综合集成的原则,基于实地调查数据,简要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行为特征进行描述,与上一代农民工进行差异比较,进一步了解上海市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现状。从中总结出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稳定就业。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SPSS17.0软件构建二元Logit模型定量分析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的各种因素,并结合调查问卷获得的具体信息对回归结果进行解释及讨论。研究表明,年龄、户籍、身份认同、晋升前途、技能掌握程度、居住地、社会保障、薪酬水平、工作满意度、工作规划这十个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最后结合实证分析结果,本文从政府、企业、新生代农民工自身这三个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有效地解决上海市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提高稳定性,从而维护社会和谐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