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易慢性化,并可能进一步发展至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目前,已有核苷(酸)类似物和干扰素两大类药物应用于CHB治疗。本研究主要探讨应用两类药物治疗CHB的疗效及其与相关免疫细胞活性关系,主要内容包括:1.采用干扰素(peg-IFNα或普通IFNα)及恩替卡韦分别治疗两组慢性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患者,观察抗病毒治疗效果;2.比较患者在不同抗病毒方案治疗过程中,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频率及功能变化,探讨其与CHB患者抗病毒疗效的关系;3.比较患者在不同抗病毒方案治疗过程中,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频率及功能变化,探讨其与CHB患者抗病毒疗效的关系。方法1.3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要求HBe Ag阳性),根据患者意愿并结合医生建议分别接受两种不同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其中接受干扰素(peg-IFNα或普通IFNα)抗病毒治疗的有17例,接受恩替卡韦(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有19例。在抗病毒治疗前(0周),抗病毒治疗的第4周、12周、24周和48周分别留取5ml血标本,分离PBMC和血清。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下参与本课题的研究。2.患者外周血中HBV DNA载量的检测通过实时定量荧光PCR(Real time-PCR)定量检测完成。肝功能九项指标由雅培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完成。HBV标志物五项指标,即乙肝表面抗原(HBs Ag)及乙肝表面抗体HBs Ab);e抗原(HBe Ag)及e抗体(HBe Ab);核心抗体(HBc Ab)的定量检测通过采用TRFIA(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定量技术)定量检测完成。3.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8+T细胞和CD4+T细胞测细胞频率及其分泌细胞因子的水平。4.临床资料分析:我们根据治疗第48W的病毒学应答情况,将所有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为病毒学应答组(干扰组:HBV-DNA<1×104患者;恩替卡韦组HBV-DNA<5×102患者);B组为非病毒学应答组(干扰组:HBV-DNA>1×104患者;恩替卡韦组HBV-DNA>5×102患者),以下皆同。5.采用Flowjo Software对流式图原始图进行处理,应用Graph Pad Prism软件作图,并应用SPSS软件(版本为19.0)对实验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当p值<0.05时,认为有显著差异性。结果1.ETV和IFN两种抗病毒方案抗病毒效果有一定差异,ETV组治疗各时间点ALT水平和HBV DNA载量都低于IFN组。ETV组病毒转阴率均显著高于IFN组(p<0.05),在治疗48周IFN组和ETV组病毒转阴率分别为24%、84%;IFN组HBe Ag水平呈下降趋势,在第48W,IFN组e抗原转阴率显著高于ETV组(p<0.05),分别为29%、0%;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3%、0%,二者间有统计学差异。2.CHB患者抗病毒前CD8+T细胞和CD4+T细胞频率及其细胞因子分泌水平PBMC中CD3+CD4+T细胞频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CD3+CD8+T细胞频率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性。CHB患者CD8+T细胞分泌TNFα的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IL-2分泌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FNγ分泌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无明显差别。CHB患者CD4+T细胞分泌IFNγ的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IL-2分泌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NFα分泌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无明显差别。慢性HBV感染者CD8+T细胞频率与ALT水平无明显相关性,CD8+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FN-γ、TNF-α与ALT水平呈正相关,而细胞因子IL-2与ALT水平无明显相关性;CD4+T细胞细胞频率和细胞因子分泌水平与ALT水平无明显相关性;病毒载量的高低与CD8+T细胞和CD4+T细胞因子分泌水平均无明显相关性。3.干扰素及恩替卡韦治疗对CD8+T细胞和CD4+T细胞活性的影响治疗过程中,IFN组和ETV组CD8+T细胞频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但是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病人CD8+T细胞频率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IFN组,CHB患者CD8+T细胞分泌的IFNγ先下降后上升,但变化无统计学意义;ETV组则先上升后下降,并且在24W的IFNγ水平低于4W。两组患者CD8+T细胞分泌的TNFα无明显变化。两组患者CD8+T细胞分泌的IL-2水平均呈现上升趋势,但是与治疗前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CD4+T细胞频率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但是治疗后各时间点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CD4+T细胞分泌的IFNγ、TNFα水平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CD4+T细胞分泌的IL-2水平均呈现出上升趋势,IFN组在治疗的24W的IL-2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而ETV组治疗后各时间点与治疗前相比,变化无统计学意义。4.抗病毒疗效与CD8+T细胞活性的关系全部患者中,A组患者CD8+T细胞分泌的IFNγ水平先下降后上升,而B组则表现出下降趋势,但是A、B组治疗前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且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TV组中,A组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变化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分泌IFNγ水平的变化无明显差异。IFN组中,A组治疗过程中呈先下将后上升趋势,而B组则呈下降趋势,且在治疗的第24W、48W,A组IFNγ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5)。全部患者中,A组CD8+T细胞分泌TNFα呈下降趋势,但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而在ETV和IFN组中,A、B两组治疗过程中TNFα分泌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且A、B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部患者和ETV组中,A、B两组CD8+T细胞分泌IL-2的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但是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且A、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FN组中,A组CD8+T细胞分泌IL-2的水平呈上升趋势,且在治疗的第24W、48W,A组IL-2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5),并且在第48W高于治疗前。5.抗病毒疗效与CD4+T细胞活性的关系在全部患者和ETV组中,A组CD4+T细胞IFNγ分泌水平先升高后下降,A、B两组治疗过程中IFNγ的分泌水平变化无明显差异,且A、B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IFN组中,A组治疗过程中IFNγ呈上升趋势,并且在治疗的第24W和48W,A组IFNγ的水平显著高于B组,但是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全部患者、ETV组、IFN组中,A、B两组治疗过程中CD4+T细胞TNFα分泌水平的变化无明显差异,且A、B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在全部患者中,A、B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IL-2的分泌水平均呈现上升趋势,但与治疗前相比并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的第24W,A组显著高于B组(p<0.05)。在ETV组,A、B两组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在IFN组中,A组IL-2分泌水平呈上升趋势,且在12W、24W显著高于治疗前水平(p<0.05),而A组在治疗的12W和24W,IL-2分泌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1.ETV和IFN抗病毒疗效:ETV组病毒转阴率和肝功能复常率高于IFN组,但是ETV组e抗原转阴率/e抗原血清转换率均低于IFN组。2.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HB患者CD8+T分泌TNFα分泌水平显著增高、IL-2的分泌水平显著降低;CD4+T细胞频率及其分泌的IL-2水平显著降低,而IFNγ的分泌水平显著升高。3.治疗过程中,ETV组中,CD8+T和CD4+T细胞功能活性有一定变化,但是与抗病毒疗效无关。而接受IFN治疗可以部分提高CD8+T和CD4+T细胞功能活性,并且与抗病毒疗效有一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