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高尔基体糖蛋白-73在原发性肝癌、慢性肝炎及肝硬化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为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病情评估和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为临床的个性化免疫治疗提供可靠的实验室依据。方法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本院近2年来的患者,共分为四组,其中原发性肝癌患者45例纳入PHC组,肝硬化患者38例纳入肝硬化组,慢性肝炎患者32例纳入肝炎组、肝良性肿瘤患者10例纳入良性组。采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GP73蛋白的浓度及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AFP浓度。对得到的数据通过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差异性分析,并比较其敏感度、特异度及线下曲线面积,分析GP73与肝癌临床病例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研究结果显示:(1)GP73在PHC组患者中的表达(295.74±125.49μg/L)明显高于肝硬化组(178.72±69.82μg/L),肝炎组(95.29±42.44μg/L),良性组(98.76±51.62μg/L)(P<0.05),多组和两组间差异显著,统计学上有意义;(2)在17例AFP阴性患者中,GP73的阳性检出率为58.8%(10/17),在AFP阳性患者中,GP73的阳性检出率为96.4%(27/28),这说明GP73对于AFP检出阴性的PHC诊断具有重要意义;(3)对于PHC诊断,GP73明显高于AFP的敏感度62.2%(28/45)(P<0.05),特异度60%(48/80)较AFP 86.25%(69/80)要差(P<0.05),根据ROC曲线,二者的AUC差异不明显,统计学上无意义;(4)GP73浓度与合并肝硬化,门脉癌栓及肿瘤分期有关(P<0.05),统计学上有意义;与性别,年龄,肿瘤体积和转移程度,腹水无关,统计学上无意义。结论相比传统的AFP,GP73在PHC诊断时时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可以帮助临床医师对患者病情的准确判断,可明显提高PHC诊断的准确性,避免漏检。GP73与患者的肝硬化血管浸润以及肿瘤分期相关,可能与肝细胞的破坏、浸润以及肿瘤负荷有关,还需要更多的实验来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