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果丛林》的反叛与成长主题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o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丽塔·梅·布朗(1944-)的处女作《红果丛林》于1973年问世。这部小说以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年轻、反叛的女同性恋者的生活经历。《红果丛林》首先由一家小型出版社出版,出版后也未能引起主流社会的关注,但该小说却成为众多女同性恋者和女性主义者的最爱,原因在于布朗塑造的主人公一改往日其他小说中女同性恋主人公消沉、悲观的形象,成为积极、乐观的反叛人物;另外,布朗对异性恋制度和父权社会进行了猛烈抨击。《红果丛林》在读者中广受欢迎并在图书市场上获得意外成功,为此,作为美国最主要的出版社之一的班坦出版社于1977年出版该书,并于此后再版数次。随着该书的流行,它也开始受到评论界的广泛关注。但在诸多的评论中,角度不一,观点各异,在某些方面还出现了意见分歧。本文将着重论述两个分歧点,并通过充分的论述与争论中的一方达成共识。  因为该小说的主人公与作者都是女同性恋者,所以很多批评家将《红果丛林》归入女同性恋小说。但该书作者和一些批评家却提出异议。布朗坚决反对单纯根据性别或性取向对小说进行分类。很多评论家也指出,性别和性取向并不是这部小说的全部焦点。本文经过仔细分析,指出性别、种族、阶级和性存在是《红果丛林》的重点。而这四个方面实际上都是社会压迫制度的表现形式。该小说的主人公是一名反叛的社会边缘人物,一直竭力打破这些社会束缚。因此,本文力图通过分析这四个方面探讨该小说的反叛主题。  另外,对于该小说是否是成长小说,评论家也未达成共识。某些评论家认为,小说的主人公虽然经历了种种坎坷,但她并未获得对自己的进一步认识,并未改变自己,最后也未融入主流社会,不符合成长小说的特征,因此该小说不能称作成长小说。也有评论家持不同观点,他们认为,主人公虽未改变自己,但她却看透了周围的人与事,这一过程也是其成长的一部分。本文认为该小说完全符合成长小说的定义,并且具备成长小说的要素。除了对成长小说的定义及特点进行介绍外,本文还分析了该小说的成长主题及作者对该主题的构建。  从评论界对《红果丛林》的不同看法切入,本文利用充实的理论资料详细论述了隐藏其中的反叛与成长主题。同时,本文也对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社会总体状况进行了论述。本文体现了社会背景、文学理论与小说主题的紧密结合。  自问世以来,《红果丛林》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并且在较长时间内成为文学评论家关注的焦点。但在中国,该书还很少被提及,还没有进入评论家的视野。到目前为止,据本文作者了解,仅有孙宏教授在《“石墙酒吧造反”前后同性恋文学在美国的演变》中提及了该小说并对其进行了分析。针对这一情况,本文旨在抛砖引玉,希望通过对这两个主题的分析,唤起我国的外国文学评论界对《红果丛林》的重视与研究。
其他文献
不可否认,鼠标、键盘是最常用的输入设备,越来越得到了大家的重视,哪怕没有好机器也要为自己配置好的鼠标键盘.有点“没有好马也要有好鞍”的意思。而市面上的产品也是空前的
期刊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语篇分析成为语言研究的焦点,很多语言研究者开始把注意力转向语类的研究。语类成为语言学一个既定的领域,很多语言学就开始把学术和专业语篇作为研究的
寻求更美好、更富裕的生活是来到北美大陆的少数族裔人群长期以来的愿望和梦想。他们要在美国社会寻求安身立命的根本、寻求个体和家庭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就要适应以资本主义
2004年,全国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建设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深入宣传贯彻“一决定、两条例
山东省烟台市西南70公里处栖霞县建有一座牟氏庄园,至今保存完整.这是清代留下来的一大组建筑群.这座庄园主要由牟氏这一大家族在清代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所建,是山东省境内
编者按:建设部于2005年2月2日以“建办质电[2005]6号文对四川省宜宾市”1.14"教学楼重大拆除等事故发出通报,现选择通报前三部分刊登于此,望全国同行警示.
天虹设计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梦天勤最大的业余爱好就是热心古建筑保护工作,碰上名胜古迹就反复观察、研究,尤其是那些古建筑“危房”,他更是细心琢磨如何用现代技术加以修复,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