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臾支派从脾胃论治常见心系疾病用药规律总结及其临床疗效与作用机制初探

来源 :上海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qcd9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通过对丁甘仁、张伯臾、蒋梅先三代对于常见心系疾病的诊疗医案进行整理,通过数据挖掘等方式进行分析总结,试图探究发现丁氏内科张伯臾支派从脾胃论治心系疾病的用药规律,归纳总结张伯臾支派学术特色,以期为张伯臾支派传承及更深入研究探讨提供参考。方法:建立丁甘仁、张伯臾、蒋梅先治疗常见心系疾病(心悸、胸痹、不寐)的原始医案数据库,将筛选后的方药逐条录入到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行数据挖掘,利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得出相应的用药、归经、性味频次,药物组合,新方组合等,并结合中医理论对得到的结果进行解读。以临床对照的方法对比活血化瘀药和健脾活血药对冠心病血瘀证的影响,并观察山药主要成分薯蓣皂苷对Apo E(-/-)小鼠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结果:(1)三代医家治疗胸痹常用药为丹参、茯苓、炙甘草、附子、当归、白芍、黄芪、山药、降香、桂枝等。入脾经之药居于首位,以温性药物居多,甘、苦、辛三味所占比重较大。得出以白豆蔻、丹参、降香、黄芪、炙甘草、茯苓、白芍、附子、当归、酸枣仁为主的核心药物组合,以及连翘-金荞麦-前胡-款冬花、蒲黄-五灵脂-川芎-白芍-黄芪-丹参-炙甘草、当归-茯苓-红花-白豆蔻-黄芪-丹参三组新方。张伯臾支派治疗胸痹用药变化极微,临床效果见著,以健脾益气之品,配合行气活血,利湿和胃,条畅中焦气机,养心阴安心神。(2)心悸常用药为茯苓、炙甘草、酸枣仁、丹参、白芍、黄芪、白术、龙齿、桂枝、茶树根等。用药归经首重肝、心、脾三脏,寒温用药比重相近,以甘味药为主。得出以茯苓、白术、黄芪、炙甘草、白芍、丹参、酸枣仁为主的核心药物组合,以及葶苈子-车前子-猪苓-黄芪-茶树根-苦参、煅龙骨-珍珠母-煅牡蛎-钩藤-夏枯草、连翘-凤凰衣-淡竹叶-人中白、茯神-菊花-黑豆衣-川芎-莲子-预知子、泽兰-车前子-葫芦-葶苈子-附子-猪苓-白术、薏苡仁-佩兰-厚朴-藿香六组新方。张伯臾支派治疗心悸就是从根本出发,益气健脾养血,又注重养阴清热,行气化湿,配合安神定悸之品来使得心悸得平。(3)不寐常用药为龙齿、酸枣仁、半夏、白芍、茯苓、茯神、首乌藤、远志、炙甘草、珍珠母等。药物归经以肝、心、脾三脏为主,寒温并重,用药甘、苦、辛三味为主。得出酸枣仁、半夏、茯苓、茯神、白芍、远志、龙齿、首乌藤、炙甘草、知母为主的核心药物组合,以及茯苓-远志-秫米-知母的新方。三代医家治以益气健脾养阴,和畅气血,祛除痰热,配合重镇养心安神之品来奏效。(4)采用临床研究的方法,对冠心病血瘀证的患者分别采用活血化瘀药和健脾活血药进行治疗,结果显示,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和血CRP水平均较治疗前出现降低的表现,除中医证候积分两组组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存在差异外,其余未见统计学差异。但健脾活血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和血CRP的下降趋势更为明显;益气健脾的方法在改善冠心病血瘀证患者临床症状方面优于活血化瘀。(5)经对Apo E(-/-)小鼠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发现,益气健脾中药山药主要成分薯蓣皂苷可显著降低Apo E(-/-)小鼠的LDL-C的水平,增加主动脉斑块中胶原纤维含量,主动脉管壁脂质沉积量明显减少,提示薯蓣皂苷可增强斑块的稳定性以及可降低破裂风险。结论:张伯臾支派善于从脾胃入手调治常见心系疾病,通过益气养血健脾,温阳行气和胃,调气和血助运,调脾利湿理中,灵活运用了归脾汤、补中益气汤、附子理中汤、黄芪建中汤、参苓白术汤、四君子汤、温胆汤、三仁汤、苓桂术甘汤、真武汤、炙甘草汤、丹参饮、小陷胸汤等常用方加减,以求健脾、养脾、温脾、运脾、实脾以及调和气血阴阳,来达到养心血,益心气,通心脉,温心阳,补心阴的作用。而且从医案分析可以看出张伯臾支派善于立足脾胃辨证论治,用药轻灵平和,可为后世提供参考。经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初步验证,益气健脾的方法作为是张伯臾支派胸痹治疗的一大特色,可为今后临床证治提供可借鉴的线索。
其他文献
目的:基于代谢组学检测技术,联合多元和单元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和初步验证慢性乙型肝炎湿热证的特征性血清代谢物(谱),以期为诊断和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湿热证提供新的参考策略。方法:本研究总计纳入286例临床观察者,依据证候典型度的不同分为发现集、测试集和验证集。收集上述人群的临床理化指标、中医四诊信息和血清样本进行GC/MS法的血清代谢物谱检测。其中发现集含CHB湿热证患者17例、非湿热证患者34例和健康
学位
目的:明确蚕梅方对肠道腺瘤小鼠肠道腺瘤的疗效;探究其调控相关炎症因子及Keap1/NRF2/NQO1信号通路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CMF干预前后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粪菌移植探讨肠道菌群对肠道腺瘤小鼠的影响,为临床应用中药复方蚕梅方防治肠道腺瘤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方法:1.肠道腺瘤模型小鼠构建,药物干预与检测构建化学致癌剂联合高脂饮食(AOM/DSS+HFD)诱导的肠道腺瘤小鼠模型,具体而言,
学位
目的:从1型味觉受体信号通路探索清化颗粒促进肠组织合成胰高血糖素肽1的可能机制,为筛选中药组分提供基础。方法:以db/db糖尿病小鼠为研究对象,采用区组随机法将45只db/db小鼠平均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模型)、果糖组(阳性对照)、清化颗粒组。实验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进行,操作严格遵照实验动物伦理规定。每周记录小鼠生长情况,测量空腹血糖和体重。灌胃干预4周后,鉴于取材限制,各组随机抽取部
学位
[背景及目的]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在2-乙酰氨基芴/四氯化碳(2-AAF/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中,肝祖细胞可向肌成纤维细胞分化,促进纤维化进展,予以一贯煎(YGJD)干预可显著改善肝功能、改善肝脏炎症反应以及胶原沉积,抑制肝祖细胞增殖及向肌成纤维细胞分化,其主要机制可能与调控巨噬细胞的极化有关。本研究旨在进一步阐释巨噬细胞不同极化表型(M1,M2)对肝纤维化进展的影响,以及YGJD对其
学位
目的:探讨益心方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心肌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1)假手术组(Sham),(2)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3)低剂量益心方预处理+心肌缺血再灌注组(LYX+IR);(4)中剂量益心方预处理+心肌缺血再灌注(MYX+IR),(5)高剂量益心方预处理+心肌缺血再灌注(HYX+IR),每组8只。其中,LYX+IR组、MYX+IR组
学位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观察三妙散对大鼠体表慢性溃疡愈合过程中b FGF、HIF-1α表达及血管生成的影响,初步探讨三妙散促进下肢慢性溃疡愈合的作用机理,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48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妙散组、贝复济组、正常创面组、模型组4组,建立大鼠背部全层皮肤缺损模型,除正常创面组外,其余各组均予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注射以制备慢性创面模型。造模后,分别予对应换药处理。在造模后第1天、7
学位
目的:通过观察补肾中药影响SDF-1/CXCR4轴促使间充质干细胞的迁移变化,探讨补肾中药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中的机制。方法:SPF级雌性4月龄C57BL/6J小鼠,192只,适应性喂养1周,称量体重后,根据区间分组法分为基线组和实验组:基线组12只(6只切卵、6只假切卵);实验组5组,每组各36只,即组1:SHAM组(普通骨折组),经假切卵加骨折两阶段造模后,予生理盐水灌胃干预;组2:OVX组(
学位
目的:1通过模型鉴定,筛选更年期NAFLD动物模型2基于去卵巢后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小鼠模型,研究淫羊藿总黄酮抑制氧化应激途径,调节肝脏脂质代谢的相关机制方法:1模型鉴定:1.1动物分组:将9只雌性C57BL/6J小鼠,适应性喂养一周后按体重进行区组划分为假手术组、模型1组、模型2组。1.2造模:模型1组通过切除双侧卵巢造模,模型2组在模型1组的造模基础上予高脂饮食饲喂,假手术组以同样的手术方
学位
目的:观察促愈熏洗方外用对大鼠模拟肛瘘术后创面的愈合率、组织学变化,并检测创面组织及血清中TGF-β1、VEGF、bFGF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促愈熏洗方促进创面愈合作用的机理,为其应用于肛瘘术后开放性创面的治疗提供相应理论依据。方法:选取54只SD大鼠,制备模拟肛瘘术后创面模型,随机分成模型组、对照组、实验组,每组18只。造模后分别予生理盐水、利凡诺溶液、促愈熏洗方外用换药处理,每日1次,连续14
学位
目的:证实扶正化瘀方、实脾方及其合方肝糖异方干预大鼠肝细胞氧化应激模型的药效,并且在细胞层面探讨该方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H2O2诱导大鼠原代肝细胞和BRL-3A大鼠肝细胞制备氧化应激模型,造模后进行药物干预。检测ALT、AST、MDA含量,ROS和凋亡水平;检测细胞核、浆Nrf2的表达,以及抗氧化物酶NQO1、HO-1的表达;检测胰岛素抵抗通路上JNK、IRS-1、AKT磷酸化的水平;检测糖原合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