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与韩国保持密切的伙伴关系,交流与合作日益加深,中韩贸易保持良好的走势。目前,区域经济体一体化成为国际经贸发展的趋势,在区域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中国同包括韩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建立了自由贸易区。进入新的时期,中韩两国经贸合作进一步加深。由于受到地理因素的制约,韩国本国农业发展落后,农产品贸易以进口为主,中国是韩国主要的农产品进口国;中韩贸易差额不断的加大,为了降低关税,消除贸易壁垒,中韩两国在2003年全面确立合作伙伴关系后,启动中韩自贸区的研究。中韩两国历经14轮谈判,终于在2015年6月1日正式成立中韩自贸区。这是中国签署规模最大的自贸区,签署自贸区利于东北亚地区经济和贸易发展。本文对中韩自贸区建立的理论基础进行研究,从贸易规模、中国对韩国进出口农产品结构、竞争性优势、比较优势等方面着手,深入分析农产品贸易的现状,接着通过对比分析探讨自贸区建立前后对中国对韩国出口农产品的影响。利用引力模型测算中韩自贸区建立后的影响,探讨可能形成的中韩农产品贸易新格局,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得出如下的结论:(1)从中韩农产品贸易现状看,中韩农产品贸易在合作中竞争,竞争中合作。(2)中韩农产品贸易中,存在阻碍中国对韩国出口的因素。例如,韩国强烈的农业保护意识、复杂繁琐的关税政策和非关税政策、韩美FTA建立后的贸易转移效应以及风云多变的政治因素等因素。(3)关税对中国出口韩国农产品贸易额的影响最为明显,关税的变化带来贸易规模的变化,进而影响到农产品贸易格局的变化。(4)在未来几年中,中韩两国得益于关税税率的降低,将会促进两国贸易的发展,形成农产品贸易新格局。最后,提出在新格局下提升中国农产品竞争力的对策。本文的创新点在于:(1)本文以贸易格局为全新的研究视角,分析中韩FTA建立对中国出口韩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及中韩农产品贸易格局变化趋势。(2)中韩自贸区建立时间较短,较少的学者引用实证模型研究其建立后的影响,本文以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及引力模型系统地对其影响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