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直流电网分散式DCCB拓扑设计及研究

来源 :东北电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duoying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是国内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和加大跨区域输送清洁能源力度的有效手段之一。为响应双碳政策,建设安全可靠运行的直流电网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其中,“低阻抗、低惯性”的直流系统在直流侧发生故障时会在几ms内产生严重危及电网安全的故障电流,如何快速可靠地切断故障是目前工程上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通过直流断路器(DC circuit breaker,DCCB)隔离故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流方案之一。本文将基于以上背景展开研究。本文介绍了经典混合直流断路器的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围绕换流方式、电力电子开关、快速机械开关等方面对其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并在电磁暂态仿真软件中搭建仿真模型,仿真测试其在单极接地短路故障中的故障运行特性,为后续DCCB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和仿真基础。基于对混合式直流断路器关键器件的分析,提出了两种基于晶闸管的分散式DCCB拓扑结构。一种拓扑为基于晶闸管的电容换相式混合直流断路器(Thyristor based capacitor commutation hybrid DC circuit breaker,TCC-HDCCB)拓扑,该拓扑结构简单、控制方便,通过晶闸管、二极管和预充电电容配合完成不同电路状态的切换,实现故障侧与非故障侧的双向电气隔离;依托拓扑本身结构完成电容自充电并设计了自适应重合闸方案;主断部分采用开断容量大的晶闸管,避免了大量串联IGBT产生动态均压的危害。通过对TCC-HDCCB的改进,提出了另一种基于晶闸管的振荡换流式混合直流断路器(Thyristor based Oscillatory commutator hybrid DC Circuit breaker,TOC-HDCCB)拓扑,该拓扑兼备TCC-HDCCB的功能,在充电电容支路添加了限流电感,所产生的振荡电流减小了故障切除时间;设计了大电阻加隔离开关的辅助支路,在充电电容泄露放电后系统通过辅助支路维持电容电压。所提两种拓扑均采用较少的电力电子器件,具有良好的经济性。文中详细介绍了TCC-HDCCB和TOC-HDCCB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设计分析了拓扑中主要器件参数的选择方法。在电磁暂态仿真平台中,搭建单端直流系统模型及四端直流系统模型,对两种拓扑进行仿真分析,通过对所提两种拓扑方案与其他方案性能和经济性进行对比,验证了两种拓扑的可行性和工程适用性。
其他文献
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Based Multi-terminal DC Transmission System,VSC-MTDC)因其具有控制灵活、无换相失败、可以向无源网络或弱交流电网供电等特点,在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和异步电网互联中具有明显优势。随着MTDC应用的更加广泛,换流站的数量增加,系统的拓扑结构将更加复杂,功率协调控制也愈加复杂,是当前的研
学位
学位
随着国家进一步推动能源体系改革,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分布式电源在电网中的占比越来越高。近年来,政策大力支持配电网引入分布式光伏,分布式光伏在配电网中的渗透率逐年显著提高,其在减少化石能源使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分布式光伏受自身特性约束,除每天规律性的发电时间外,其受天气、温度等因素影响的无序性和偶然性对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出较高要求。并且,分布式光伏在配电网中的高渗透率,导致其在发电高峰期向
学位
学位
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我国的重大战略,以风电为首的新能源发电随之得到大力发展。新能源设备为电力系统带来诸多益处的同时,也为电力系统稳定分析及调控带来一定困难,而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新能源设备内部特性不明确,现有的对于新能源的能量分析多是以外特性为基础对能量进行等效,迫切需要针对新能源装备的特性进行更详细的分析。因此,本文对运行特性复杂、应用广泛的双馈感应发电机(Doubly-Fed Ind
学位
本文研究了轧距调节的一般原理,初步提出并总结了磨研效果的压力调节概念和规律,并分析讨论了全气动调节机构的各种工作状态和调节原理,指出采取全气动控制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调节方式。
期刊
配电网是电力用户所直面的重要环节,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关系到用户端的供电可靠性。配电网出现事故的概率要远高于输电网,且单相接地故障发生的概率最高。现有的被动式故障选线法可分为利用故障稳态量和暂态量两种。针对现有暂态量选线方法易受到故障相角、过渡电阻、系统噪声、系统谐波及选线判据阈值的影响,提出基于参数优化变分模态分解(VMD)和改进K聚类判据融合的选线方法,主要研究工作为:(1)分析了小电流接地系
学位
为应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带来的新形势、新任务,“十四五”规划将推动能源低碳转型放在突出位置。多能耦合综合能源系统以及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发展为实现电力系统“源”侧低碳化提供了关键手段。同时,需求侧响应作为一种灵活性资源在电力系统“荷”侧低碳层面具有较深潜力。目前,在大规模新能源并网环境下,火电机组由于其输出功率可灵活调节,运行稳定可靠,仍是电力系统的主要发电设备,其发电过程中将消耗大量化石能源,导致
学位
为解决化石能源危机和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建设低碳经济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regional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RIES)势在必行,是推动能源体系转型、助力系统低碳可持续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一个有效途径。在综合能源系统大力发展的背景下,实现系统低碳经济规划关乎到综合能源系统的优势体现和应用前景。同时柔性负荷参与需求响应能够促进多能互补,充分发挥负荷侧资源的灵
学位
我国风电联网比例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不断增高,但大规模风电并网的同时也加重了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当对风电场进行详细模型数字仿真时,存在模型结构复杂、工作量大,甚至得不到仿真结果等问题,不利于风电场的研究,因此需要对风电场进行等值建模来解决这一问题。永磁风电机组是目前广泛应用的机组类型之一,并且风电并网导则要求风电机组需具备高电压穿越(High voltage ride-through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