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睡眠是人的正常生理需要,也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性机制,调节着人体生理与生态活动的相对稳定。据统计,中国约有45%的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睡眠障碍包括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失眠、过度嗜睡、睡眠呼吸障碍以及睡眠行为异常等。在睡眠障碍性疾病中,以睡眠呼吸障碍最为常见。睡眠呼吸障碍患者反复出现的呼吸暂停,会导致缺氧、二氧化碳(CO2)潴留、高碳酸血症及神经-体液调节障碍,严重者可致心、脑以及全身多系统器官损害;其中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obstructivesleep apnea syndrome,OSAS)对人体生理机能影响最大。OSAS是指睡眠时,由于上气道塌陷或阻塞而引起的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打鼾、呼吸浅慢、间歇性呼吸暂停、低氧血症和白天嗜睡为基本特征;反复出现的呼吸暂停还可引起高血压、心律失常、糖脂的代谢异常等。OSAS与高血压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是独立于年龄、体重指数、饮食方式、遗传等原因以外的高血压发病因素之一。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约50%~60%的OSAS患者合并高血压。OSAS发生率比较高,并发症多,是具有极大潜在危险的源头性疾病,严重危害着人体的健康。目前,国内外对青年人群所患OSAS疾病的重视度不够,尤为部队青年干部患者的报道极少。由于军人职业的特殊性以及所担负的国家使命不同,故此,本研究开展对部队现役军人男性青年干部进行调研,应用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对OSAS进行分型,并应用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观察OSAS不同分型患者血压实际水平及波动情况,以期对OSAS不同分型患者血压的影响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2013年01月~2013年12月在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培训队男性干部245例,对筛选出的85例打鼾患者为OSAS组,进行PSG监测与ABPM监测;而对剩余的160例为对照组,仅进行ABPM监测。PSG监测从晚上22:00到次日早晨6:00,观察口鼻气息、胸腹壁运动、鼾声、SaO2及AHI等读数。ABPM监测总时间为24h,其中白天(8:00~22:00)每30min测量1次,夜间至翌日上午(22:00~8:00)每1h测量1次,记录白昼平均收缩压(dMSP)、白昼平均舒张压(dMDP)、夜间平均收缩压(nMSP)、夜间平均舒张压(nMDP)的实际水平。首先依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疾病学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对OSAS组按病情程度分为4型:单纯型鼾症、轻度型OSAS、中度型OSAS、重度型OSAS。其次依据2010年《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的高血压诊断标准进行评估,应用ABPM观察各组患者的血压实际水平,并对OSAS不同分型患者血压实际水平及波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245例男性干部进行筛选,年龄21~44岁,平均32.1±7.5岁。 符合OSAS诊断标准85例患者,年龄23~44岁,平均34.5±6.9岁。单纯型鼾症患者22例,轻度型OSAS患者17例,中度型OSAS患者21例,重度型OSAS患者25例。 其余160例为对照组,年龄21~40岁,平均30.5±7.3岁。 对照组中dMSP、dMDP、nMSP、nMDP均在正常范围,且nMSP、nMDP较dMSP、dMDP下降,可见有明显昼升夜降的节律变化。 OSAS组较对照组dMSP、dMDP、nMSP、nMDP均升高,其中nMSP、nMDP升高显著,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由此可见与正常人夜间血压下降的节律变化相反。 在不同程度分型的OSAS患者中,单纯型鼾症患者dMSP、dMDP、nMSP、nMDP变化不大;但随着OSAS病情不断的加重,dMSP、dMDP、nMSP、nMDP也逐渐升高,其中重度型OSAS患者nMSP、nMDP显著升高,较其他组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特殊人群部队男性青年干部中打鼾患者广泛存在,占总人数的34.7%,此数目所占比例较高,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2、OSAS组较对照组dMSP、dMDP、nMSP、nMDP均升高,其中nMSP、nMDP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 3、在不同程度分型的OSAS患者中,重度型OSAS组dMSP、dMDP、nMSP、nMDP均升高,其中nMSP、nMDP升高显著有统计学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