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阻塞性慢性支气管炎人群临床特征及1年随访研究

来源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huabn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由于慢阻肺的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造成了巨大的社会负担。目前倡导对慢阻肺进行早期诊断、早期预防和早期治疗,特别是对慢阻肺前期(Pre-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pre-OPD)进行识别、诊断和随访,但何为慢阻肺前期人群尚不明确。既往有研究发现肺功能正常出现慢支炎(非阻塞性慢支炎)人群较无症状肺功能正常人群在后续随访中肺功能下降速度更快、全因死亡风险更高,仍存在一定争议,非阻塞性慢支炎或许可以作为慢阻肺前期的定义之一。目前非阻塞性慢支炎人群的临床特征和疾病进展仍然有待明确,同时暂无基于中国社区人群非阻塞性慢支炎临床特征和纵向预后的研究。[目的]探讨未达慢阻肺的肺功能诊断标准但出现慢支炎(非阻塞性慢支炎)人群的临床特征和1年期纵向预后改变。[方法]1.本研究基于ECOPD队列研究进行分析,ECOPD研究是一项在中国广东省广州市、韶关市翁源县和河源市连平县开展的、为期3年的规范化早期慢阻肺人群队列研究,研究在基层社区连续招募受试者入组。受试者完成人口学资料收集、慢阻肺高危因素问卷、呼吸道症状评估、肺通气功能、支气管舒张试验、吸气相和呼气相胸部CT检查,部分受试者完成脉冲震荡肺功能和运动心肺功能检查。2.对纳入本研究的受试者每年进行一次随访,随访内容包括肺通气功能检查、支气管舒张试验、吸烟状态评估、生活质量评估、急性呼吸道事件评估。3.本研究仅纳入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0.7的受试者,再根据受试者是否出现慢性支气管炎症状(咳嗽咳痰每年出现3个月以上且持续2年或以上)分为非阻塞性慢支炎组,未出现慢支炎症状则纳入健康对照组。4.采用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或卡方检验进行临床特征的组间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探讨非阻塞性慢支炎人群的高危因素。采用负二项分布回归模型比较组间急性呼吸道事件发生风险差异。采用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比较组间到首次急性呼吸道事件发生风险差异。采用协方差分析比较组间肺功能(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前后FEV1、FVC、FEV1/FVC)年下降率。5.采用慢阻肺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CAT)定义的非阻塞性慢支炎(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FVC ≥0.7且CAT 1 ≥2且CAT 2 ≥2)和正常值下限定义的非阻塞性慢支炎(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FVC ≥正常值下限[lower limit of normal,LLN]且出现慢支炎症状)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1144例肺功能正常受试者进入基线数据分析。其中150例受试者为非阻塞性慢支炎组,994例受试者为健康对照组。2.在人口学资料和高危因素方面,非阻塞性慢支炎组相比于健康对照组,男性比例(77.3%vs.55.6%,P<0.001)、现吸烟比例(55.3%vs.29.6%,P<0.001)、吸烟指数(29.2±33.6包·年vs.17.4±27.2包·年,P<0.001)更高、职业粉尘暴露史比例(22.7%vs.14.9%,P=0.015)、呼吸疾病家族史比例(14.7%vs.8.4%,P=0.013)、既往医生诊断慢阻肺比例(5.3%vs.1.0%,P<0.001)均更高。在年龄、体质指数、二手烟暴露史、生物燃料暴露史、共患病方面无明显差异。在问卷评分方面,非阻塞性慢支炎组的圣乔治问卷评分(0.5±0.7 vs.0.2±0.5,P<0.001)和CAT问卷评分(7.2±5.7 vs.2.5±3.2,P<0.001)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且相应 mMRC ≥2 分比例(8.0%vs.2.3%,P<0.001)和 CAT ≥10 分比例(46.4%vs.4.5%,P<0.001)也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在上一年急性呼吸道事件方面,非阻塞性慢支炎组受试者在进入本研究前一年出现急性呼吸道事件比例(16.3%vs.5.1%,P<0.001)和出现急性呼吸道事件次数(0.34±1.2次/年vs.0.10±0.4次/年,P<0.001)均多于健康对照组。3.两组受试者肺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脉冲震荡肺功能检查发现非阻塞性慢支炎组受试者电抗面积AX(0.45±0.46 kPa/L vs.0.38±0.30 kPa/L,P=0.018)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受试者,电抗面积反应外周气道的阻塞程度和黏性阻力。非阻塞性慢支炎组的肺气肿指数Inspiratory LAA-950(0.39[0.20-0.86]%vs.0.28[0.11-0.73]%,P=0.002)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虽然非阻塞性慢支炎组运动心肺指标同健康对照组未达统计学差异,但存在运动耐力降低的趋势VO2peak%predicted(80.4±13.1%vs.84.0±14.5%,P=0.084)。4.单因素 logistics 回归时发现,男性(vs.女性,odds ratio[OR]=2.72,95%confidence interval[CI]:1.82-4.07,P<0.001)、现吸烟(vs.从不吸烟,OR=3.27,95%CI:2.33-4.78,P<0.001)、吸烟指数(vs.0-14 包·年;≥45 包·年:OR=2.47,95%CI:1.61-3.80,P<0.001;30-44 包·年:OR=1.91,95%CI:1.10-3.32,P=0.022;15-29 包·年:OR=2.27,95%CI:1.37-3.76,P=0.001)、职业粉尘暴露史(OR=1.68,95%CI:1.10-2.55,P=0.016)、呼吸疾病家族史(OR=1.88,95%CI:1.13-3.11,P=0.015)是非阻塞性慢支炎高危因素。将单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获得P<0.1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时,发现仅剩现吸烟(vs.从不吸烟,OR=2.62,95%CI:1.22-5.64,P=0.014)和呼吸疾病家族史(OR=1.83,95%CI:1.08-3.09,P=0.024)是非阻塞性慢支炎高危因素。5.754例肺功能正常受试者已到1年期随访,其中704例受试者完成1年期急性呼吸道事件评估,随访率为93.4%。非阻塞性慢支炎组受试者在第一年随访时间内总急性呼吸道事件发生率为0.56±0.15次/年,健康对照组受试者在第一年随访时间内总急性呼吸道事件发生率为0.24±0.05次/年,非阻塞性慢支炎组的总急性呼吸道事件发生风险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relative risk[RR]=2.30,95%CI:1.46-3.63,P<0.001)。非阻塞性慢支炎组受试者在第一年随访时间内的中重度急性呼吸道事件发生率为0.34±0.11次/年,健康对照组受试者在第一年随访时间内的中重度急性呼吸道事件发生率为0.13±0.03次/年,非阻塞性慢支炎组的中重度急性呼吸道事件发生风险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RR=2.68,95%CI:1.52-4.75,P=0.001)。非阻塞性慢支炎组到首次总急性呼吸道事件发生风险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hazard ratio[HR]=2.35,95%CI:1.46-3.78,P<0.001),非阻塞性慢支炎组到首次中重度急性呼吸道事件发生风险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HR=2.73,95%CI:1.46-5.07,P=0.002)。6.754例中636例完成符合质控的肺功能随访,随访率为84.4%。非阻塞性慢支炎组受试者有8例(8.4%)进展为肺功能诊断的慢阻肺(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FVC<0.7),87例(91.6%)仍然为肺功能正常(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FVC ≥0.7)。健康对照组46例(8.5%)进展为肺功能诊断的慢阻肺,495(91.5)例仍然为肺功能正常,两组进展为肺功能诊断慢阻肺的风险无显著性差异(P=0.98)。非阻塞性慢支炎组受试者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53±22 ml vs.26±8 ml,均值差:27[-14 to 67]ml,调整前 P=0.20,调整后 P=0.22)和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 FVC(48±33 ml vs.19±12 ml,均值差:28[-33 to 90]ml,调整前P=0.36,调整后P=0.26)年下降速率高于健康对照组,但未达统计学差异,可能同较小的样本量和较短时间随访有关。其余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前FEV1、FVC、FEV1/FVC或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FVC年下降速率差异较小。7.相似的结果在以CAT定义的非阻塞性慢支炎和LLN定义的非阻塞性慢支炎的敏感性分析中仍然一致。[结论]1.未达现行慢阻肺诊断标准的非阻塞性慢支炎受试者相比于健康对照受试者男性比例更高、吸烟暴露更多、职业粉尘暴露史比例更高、呼吸疾病家族史比例更高、肺气肿程度更高。非阻塞性慢支炎受试者的外周气道阻塞程度和黏性阻力显著高于健康对照受试者,运动心肺功能存在一定的运动耐力减低趋势。非阻塞性慢支炎受试者相比于健康对照受试者有更高的急性呼吸道事件发生风险,肺功能下降速度数值上更大但尚未达到统计学差异。2.非阻塞性慢支炎人群可能是慢阻肺前期人群。
其他文献
以“基于平衡观念认识弱电解质的电离”专题为例,讨论了普通高中化学学科“空中课堂”线上学习任务的设计策略、使用建议和若干思考。在确立单元学习目标时,要结合国家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构建学生思维发展的认知模型。在设计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要注意基于真实情境的学习任务整体设计;要注意用户思维,设计配套学习任务单;要注意实现学生思路外显,设计针对性的子任务。最终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形成概念
期刊
研究背景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呼吸道炎症为主要症状的呼吸系统疾病,具有高度传染性,严重可导致死亡。由于流感病毒的不断进化,流感病毒表面糖蛋白持续发生抗原漂移和抗原转换,此外出现新毒株和抗病毒药物的耐药毒株,给流感的治疗和防控带来了更大的困难,流感仍然是一项持续存在的公共卫生挑战。为了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流感,深入研究流感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以及流感病毒的的致病机制显得至关重要。流感病毒感染引
学位
专业法官会议是人民法院向审判组织和院庭长(含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履行法定职责提供咨询意见的内部工作机制。理论界对于该问题的关注多是从如何避免专业法官会议行政化的角度进行分析并提出意见。从实践来看,专业法官会议发挥作用有限。如何在我国现有司法体制下以简便化方式帮助刑事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梳理刑事专业法官会议发展历程,分析其存在的现实根据与法理根据,研究会议构成与实践运行状况,最
学位
【目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肿瘤致死原因中仅次于肺癌,位居第2位。中国肝癌患者年发病人数为34.7万人,占全世界肝癌患者年发病人数的55%。肝癌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转移不但与多种基因的突变有关。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作为表观遗传分子,对包括HCC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具
学位
[目的]分析脑白质疏松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探究脑白质疏松症对认知功能及情绪的影响,为预防脑白质疏松症的发生提供参考,同时提高临床医生对其的认识度及重视。[方法]连续检索2021.01.01至2021.12.31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一区住院的患者信息,这些患者均接受过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依照头颅MRI的报告,可将患者分为两个组。头颅MRI提示脑白质病变的为脑白质疏松症组,头颅
学位
中国大唐集团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严格贯彻落实国资委及上级公司合规管理工作要求,明确“大合规”理念,将提升企业依法合规经营管理水平、加强法治企业建设作为工作目标,将合规管理工作覆盖各级机构和经营管理各领域、全流程;建立合规委员会组织领导、合规管理归口部门综合协调、业务部门直接负责的合规管理组织架构;明确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和重点人员的合规防控要求;建立健全合规制度、风险识别应对、合规审查、违规问责以等
期刊
表决权征集制度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是上市公司股东积极行使股东权利的体现,在公司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伴随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多元化的发展,表决权征集数量明显上升,表决权征集制度在证券市场中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功能愈发显现。2019年修订的《证券法》在立法上首次规定了表决权征集制度,但是对征集主体资格条件和信息披露等问题的具体规定不明确,导致我国表决权征集制度立法粗疏,在实践运用中遇到瓶颈,难以发挥
学位
【背景】支气管扩张(支扩)是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其严重程度与气道微生物感染相关。真菌(特别是曲霉)在支扩患者气道中常能检出,但其与支扩病情、预后的相互关系尚不明确。【目的】评估曲霉在支扩患者下气道样本中的检出率及其负荷,探究曲霉检出状态与支扩疾病严重程度、预后的相关性,了解支扩患者下气道真菌检出的危险因素。【方法】开展一项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纳入经HRCT确诊的稳定期支扩患者以及无既往肺部慢性
学位
专业技术事实的查明及认定是法官审理涉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的难点和痛点。为了弥补法官的专业短板,并改善诉讼延迟的现状,我国在借鉴域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索确立了技术调查官制度。其中技术调查意见是技术调查官的职务工作成果,也是技术调查官制度的核心内容,对发挥技术调查官制度的预期功能及效用具有关键影响。近年来,随着技术调查官在实践运用中的日益广泛,技术调查意见的正反效用也逐渐显现。法官查明认定案件技术事实
学位
<正>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为吉林未来5年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吉林,已经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奋进的号角已经吹响,新的征程已经开启。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时代列车已经驶入快车道,我们唯有不懈奋斗、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才能把吉林振兴发展的事业不断推向新境界。省委提出,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落实好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确立的目标任务,励精图治、真抓实干、奋力拼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