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屈光不正是人类最常见的眼病之一。亚洲是世界上近视眼的高发地区,有研究表明2000年台湾青少年人群的的近视眼发病率高达83.2%,而中国广州城区2002到2003年15岁人群中的近视眼发病率也达73.1%-78.4%。准分子激光的应用使屈光不正的治疗技术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准分子激光表面切削术因其避免了角膜瓣相关并发症、有助于防止术后角膜扩张症、使角膜厚度相对薄的病人也能接受手术,特别是降低手术源性的高阶相差,减少术后干眼症和神经营养性上皮病变等问题,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表面切削的主要问题有两个:1.术后疼痛、视力恢复慢,目前术中已经弃用乙醇处理角膜上皮,改用机械的方法直接去除,大大减轻了术后疼痛。2.角膜上皮下雾状浑浊(haze),其形成与角膜伤口的修复,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有关。为了预防haze的形成,目前临床上准分子激光表面切削术中常在角膜切削区局部联合应用0.02%的丝裂霉素C(MitomycinC,MMC)30秒至2分钟,由于haze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随屈光度的增加而升高,因而度数较高者术中角膜表面应用MMC的时间相对较长,但此时剩余的角膜基质更薄,MMC对角膜的穿透性也相对更强,此用法较多来源于手术者的经验,并未见足够实验依据。MMC是一种从放线菌的培养液中分离出的药物,可使DNA解聚,同时阻断DNA的复制,高浓度时对蛋白质的合成亦有抑制作用,般用于全身肿瘤的抗代谢治疗。近20年来丝裂霉素c已越来越多地被用于一系列眼及附属器手术的表面辅助治疗以抑制瘢痕形成和愈合反应或防止复发。尽管在准分子激光手术方面鲜有发生并发症的报道,MMC在眼科其他领域,如青光眼滤过手术,翼状胬肉切除术等中的应用却提示其可能导致许多不良反应如低眼压,黄斑水肿,继发性青光眼,角膜水肿或穿孔,虹膜炎,白内障,巩膜变薄、穿孔,严重畏光,疼痛等。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作为一种广泛开展的,可选择性的手术,对其手术风险的评估显得尤为重要。为达到治疗目的,同时避免其可能的不良反应,有必要明确MMC对眼组织的影响,进而探索MMC应用的最佳浓度和时间。本实验的目的在于进一步研究在准分子激光表面切削术中表面应用MMC对眼组织可能造成的损害,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第一部分 角膜表面应用丝裂霉素C在兔的眼部不良反应研究
目的:观察丝裂霉素C在家兔角膜表面应用造成的眼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方法:健康成年家兔20只,雌雄不限,体重约2KG,随机选择一眼为实验眼,另一眼为对照眼。刮除角膜上皮后,在实验眼角膜表面放置浸有0.02%丝裂霉素C的小团脱脂棉花,2分钟后取下并用约100ml平衡盐溶液冲洗。术前和术后第2,4,8周分别行超声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照相和计数,非接触眼压,全视野视网膜电图检查,术后第8周行OCT视网膜厚度测量并对所有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于最后一次检查后行眼球摘除,固定,脱水,包埋,切片后行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组织学检查。
结果:术后2周,4周,8周时兔实验眼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较对照眼均显著减少,角膜厚度在术后4周和8周时也较对照眼显著增加。内皮细胞照相可见实验组眼内皮细胞肿胀,边界不清,随时间延长而减轻。术后8周病理检查仅见部分角膜内皮空泡。术后2周时实验眼眼压较对照眼轻度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但术后8周光学显微镜检查睫状体未见明显改变。术后1月内,兔实验眼视网膜电图视杆反应,最大反应,视锥反应B波,暗视振荡电位和闪烁光反应的振幅均较对照组眼轻度下降,差别有显著意义。术后8周时的OCT视网膜厚度检查两组无显著差异,病理检查光镜下也未见明显形态学改变。
结论:术中角膜表面应用0.02%丝裂霉素C两分钟可引起兔眼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和形态,角膜厚度,眼压,视网膜电流图以及角膜显微组织结构的轻度改变。
第二部分 角膜表面应用丝裂霉素C在猴的眼部不良反应研究
目的:观察丝裂霉素C在恒河猴角膜表面应用造成的眼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方法:选取健康恒河猴3只,编号为1,2,3。均以右眼为实验眼,左眼为对照眼。刮除角膜上皮后,在实验眼角膜表面放置浸有0.02%丝裂霉素C的小团脱脂棉花,2分钟后取下并用约100ml平衡盐溶液冲洗。分别于术后第2,4,8周行眼球摘除,取角膜,睫状体,视网膜组织进行光镜及透射电镜组织学检查。在用药前和取材前分别进行角膜内皮细胞照相和计数,超声角膜厚度测量,非接触眼压测量,眼底照相和视网膜电图视杆反应,视锥反应以及最大反应检查,观察其变化情况。
结果:三只动物处理前后角膜厚度,眼压测量值和眼底照相均无明显改变。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猴1手术前后实验眼明显下降,内皮照相可见细胞水肿和细胞缺损区,对照眼无明显变化,猴2实验眼可见轻度内皮细胞减少和细胞水肿,而猴3实验眼手术前后无明显差别。视网膜电图视杆反应,最大反应A波和B波手术前后的振幅猴1和猴2的实验眼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眼,视锥反应振幅无明显变化趋势。潜伏期均无明显变化。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实验眼角膜内皮细胞间隙明显增大,以猴1较为明显,睫状体及视网膜双眼无显著差别。透射电镜组织学检查可见实验眼较对照眼睫状体非色素上皮细胞内空泡明显增大增多,内质网扩张。视网膜检查可见实验眼内核层神经元胞浆基质淡,肿胀,胞核变性,染色质变淡。角膜上皮和基质细胞双眼无明显差别,角膜内皮均已脱落。
结论:术中角膜表面应用O.02%丝裂霉素C两分钟可引起猴眼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减少和形态异常,视网膜电流图视杆反应和最大反应振幅降低以及睫状体和视网膜内核层细胞超微结构的病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