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大型海洋观测网的阵型演化模拟与调控

来源 :大连海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b04012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海洋强国战略的背景下,通过海洋观测技术对南海进行长期观测以实现南海透明化具有重要意义。Argo 海洋观测网(Array for Real-time Geostrophic Oceanography)以大量长期部署在全球海洋中的Argo浮标为节点对全球海洋进行观测。但Argo浮标不具有机动能力,虽然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对南海进行持续观测,但最终将受海流影响离开南海范围。水下滑翔机作为一种依靠浮力驱动的自主水下航行器被广泛应用于海洋观测中。但其在运动过程中需要周期性的调整净浮力和姿态角以获得推进力,使得其与Argo浮标相比增加了能源消耗,降低了续航时间。而南海在水下100m深度仅有吕宋海峡和民都洛海峡两个出口,近似于封闭环境。这种地形环境使得用水下滑翔机对南海进行大范围观测时,在常规情况下可以任其随波逐流以降低能耗延长续航时间;但在特殊情况下,需要利用其机动能力调整自身位置以避免从南海出口逸出,实现对南海的长期观测。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以大量圆碟形水下滑翔机为观测节点构建的南海大型海洋观测网,其在常规情况下对水下滑翔机节点采取零控制策略(不通过主动控制改变水下滑翔机节点的运动状态),任其随海流自由运动,对南海进行动态观测;在特殊情况下对水下滑翔机节点进行控制,利用其机动能力避免从南海出口逸出以及完成其他特定任务。为了研究所提出的海洋观测网在零控制情况下的观测能力以及水下滑翔机节点的机动能力对海洋观测网的重要意义,本文对所提出的海洋观测网的阵型演化进行理论分析。全文共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对水下滑翔机节点的拉格朗日追踪建立海洋观测网的阵型演化模型;提出海洋观测网对目标区域观测能力的评价指标。第二部分对海洋观测网在零控制情况下的阵型演化进行一年的模拟并对其观测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海洋观测网在零控制情况下对南海具有一定的观测能力;通过对水下滑翔机节点的调控显著减少了其在南海出口的逸出数量,维持了海洋观测网在南海的稳定分布,表明所提出的海洋观测网可以实现对南海的长期稳定观测并且水下滑翔机节点的机动能力对海洋观测网具有重要意义。第三部分对海洋观测网在集中投放、对特定区域的重点观测以及对南海过境船只的监测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初步分析。
其他文献
从节能降耗角度介绍大倾角上山巷道掘进中运输设备的选用和布置,重点分析了该设备的使用安全和经济效果。与其他设备比较,安全系数提高,成本降低。
运用线性近似的方法计算了周期矩形脉冲序列直接调制色噪声作用下的单模激光损失模型输出信号光强的自关联函数和关联时间,并讨论了光强关联时间随系统净增益系数a0、噪声关
四川军事题材版画创作,是军事题材美术中的一部分,而军事题材美术创作,在中国近现代美术中是一个特别的领域,它始终以军事人物、军事事件、军事生活作为描绘对象,创作思想始
鉴于遗传算法的优秀全局搜索性能和模拟退火算法的局部搜索能力强的特点,提出遗传退火进化算法,其为模拟退火算法及遗传算法融合后形成的一种新的算法。它继承了两种算法各自的优点,避开了模拟退火算法易丢失全局信息以及遗传算法局部搜索能力差的缺点。使用Schaffer函数及Alpine函数对遗传退火进化算法进行数值实验,并对瞬变电磁理论地电模型进行反演试算。数值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寻优过程中更趋于避开早熟收
通过摘录文献[1]各采暖方式计算结果、附表1、附表4和提出的结论,认为北京市采暖方式不宜"煤改气"。经过对不同采暖方式NOX排放量的分析和重新计算,得出的数据和结论显然不同。
地球自由振荡(free oscillations of the earth)既地球在受到大地震、火山爆发或地下核爆炸的激发后,会发生整体的振动,并且这种振荡能够维持数十秒至数十分钟的时间。研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