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10月16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共同发布《讨论稿——关于财务报表列报的初步观点》,对现行的财务报表列报进行了改革。虽然《讨论稿》只是目前IASB和FASB初步达成的一致意见,仅仅表明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但是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并正在转化为实际行动。因此我国会计界应积极关注《讨论稿》的新动向,从而促进我国会计准则和国家会计准则的持续趋同,做到有借鉴、有继承、有创新的趋同。《讨论稿》提出了新的分类方法:管理层法,即根据企业管理层的意图对财务报表项目进行分类,同时提出了财务报表列报的三个总目标:内在一致性目标、分解性目标、流动性与财务弹性目标,期望以此来刻画出企业内在一致性的财务图景,以方便财务报表使用者更好地评价企业的融资能力、偿付债务的能力、通过利用现有资产产生未来现金流的能力和把握投资机会的能力。目前,会计界对《讨论稿》的研究大都是对其内容的初步点评,没有对财务报表列报改进效果的进行具体研究。本文选取会计稳健性作为衡量指标,研究财务报表改进后的列报效果,这是一个新的尝试。本文具体采用规范的研究方法,从两个方面对改进后的财务报表列报进行研究。一方面,从会计信息的供给角度研究财务报表列报改变后,信息供给方对会计稳健性产生的影响;另一方面,从会计信息的需求角度,研究改进后的财务报表列报对会计信息需求方在进行会计稳健性评价时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列报后,在财务报表信息分类和列报过程中注入了过多的管理层意图和职业判断,使财务报表列报的主观性增强,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会计信息的稳健性。同时改进列报后,增加了会计信息需求方评价会计稳健性的难度。本文希望通过对《讨论稿》列报效果的分析研究,为实现我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协调和趋同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