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红色荧光蛋白融合荧光蛋白基因的构建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faxfdsrfd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构建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muscle specific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MuSK)细胞外区肽段与红色荧光蛋白(mCherry)的重组融合蛋白基因,为下一步哺乳类细胞表达融合蛋白,并作为抗原在荧光免疫实验中,用于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阴性的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 MG)患者血清中的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MuSKAb)的检测奠定基础。方法:应用PCR技术,从含有mCherry基因的载体pRSET-B扩增mCherry基因,加A反应后克隆至T (pGEM-T Easy Vector)载体,以限制性内切酶Age Ⅰ酶切电泳鉴定后,再克隆至含有MuSK细胞外区第22-452位氨基酸(共431个氨基酸)肽段基因的载体pMT/BiP/V5-His (MuSK),构建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红色荧光蛋白(MuSK-mCherry)融合荧光蛋白基因。将连接产物转化E coli DH5a,经菌落PCR鉴定正确后,分离纯化,进一步用BsrG I酶切,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并经测序鉴定重组融合蛋白基因的正确性。结果:构建的重组基因载体pMT/BiP/V5-His (MuSK-mCherry)酶切电泳检测,发现了与理论设计值相符的融合蛋白基因。测序结果显示融合蛋白基因序列正确,并正确插入在表达载体的基因可读框内。结论:成功地构建了含有重组MuSK-mCherry融合荧光蛋白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为下一步进行真核表达融合荧光蛋白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本实验研究雷公藤内酯醇对四氯化碳(CC14)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初步的作用机制。  方法:连续7天经给小鼠灌胃雷公藤内酯醇(100和200mg/kg)。第7天,在给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