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仁慈专制”统治下的印度人口普查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xinghui_19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度第十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于2010年4月正式启动,重新开始了阔别八十年的种姓普查,而这一举动遭到了大多数民众的反对,主要理由是对殖民时期人口普查所遗留下来的社会问题的担忧。本文在掌握1872年-1911年普查报告的基础上,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所采取的对印“仁慈专制”统治特色,分析了殖民政府主持的人口普查对印度社会的正反两方面影响。全文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简述了该时期英国对印采取的统治方式——“仁慈专制”。它不仅是英国政府吸取1858年印度大起义的教训后采取的缓和措施,也是受到国内关于“帝国负担论”的舆论压力所采取的折中办法。一方面,英国以西方的尺度衡量印度,时刻强调殖民统治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为了保证英国统治的稳定性,殖民者认为有必要适当提高印度人的利益。在这种统治特色下执行的人口普查,势必有其“仁慈”的一面,亦有其“专制”的一面。第二部分分析了殖民时期人口普查对印度社会“仁慈”的一面。英国殖民者通过多次人口普查实践,给独立印度留下了成熟的普查条件,在意识层面将印度人整合成一个共同体,为民族主义的萌芽奠定了基础,并通过普查结果解决了许多社会问题,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民众的幸福和国家的发展。第三部分探索了殖民时期人口普查对印度社会“专制”的一面,以宗教和种姓为主。在宗教方面,殖民政府通过泛化印度教定义,制造了印度教一教独大的局面,利用印穆之间的人口数量问题,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激化了印穆教派冲突。在种姓方面,不仅通过过细的分类导致种姓意识的强化,并利用以民意为基础的种姓阶序排列激发种姓内部的地位争夺,加剧了高低种姓间、同等种姓问的冲突。文章最后指出,继承了殖民时期人口普查惯例的独立印度在执行人口普查时,如何正确处理殖民者所遗留的问题,需要经过慎重的考虑。
其他文献
本文分析了城市重大事件在区域中新闻信息方面的空间传播效应。研究中,首先引介了相关理论,探讨了重大事件的地域新闻传播效应;其次,研究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关联新闻信息为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胰岛素样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表达水平,并探讨IGF-1及IGFBP-3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为
19世纪末及20世纪前期的英国,因不断遭受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而走向相对衰落。在社会生活领域,失业问题严重,贫困问题凸显,英国国教的社会影响持续减弱。第二次世界大战更是打
常温下(25℃)使用自行设计的萃取装置对煤焦油进行分步萃取,所得轻质组分经过柱层析多级分离,使用气相色谱(GC)和气质联用(GC/MS)归类分析煤焦油中的主要化合物,分离出萘、菲
上海女作家笔下的上海是个西化的、市俗的、小资的亦或另类的城市 ,它细致而厚重 ,是漂泊者的精神家园 ;上海的女性是漂亮的、独立的、困惑的、挣扎的、自珍的、本真的女性。
阐述赤水市风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对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对生态环境及景观的影响,并提出防治措施。
论文通过理论推导和实证研究,阐述了城市形态与城市记忆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结合记忆心理学基础理论与社会学调查访谈的方法,探讨了有助于保持集体记忆的城市形态要素,为城
<正> 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是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确定的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的目标之一。乡镇机关干部处在农村改革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第一线,
期刊
采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对超细石英粉进行表面改性。探索最佳的改性条件,并对改性后的超细石英粉进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Zeta电位
“回归”作为现象学的一个基本立场 ,为克服各种遮蔽 ,指出了一条通过悬置和追溯 ,“回归”到“事物本身”或“生活世界”的道路。回归使人在生活世界中存在的历史性或时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