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非合作雷达辐射信号进行目标检测、定位和跟踪的无源雷达系统,具有探测距离远、隐蔽性好、反隐身目标特性强、中高空探测能力强等特点,正逐渐受到关注,成为研究热点。但是,由于非合作雷达辐射信号功率大、波束扫描复杂,导致传统干扰抑制技术并不能有效对消无源雷达系统主通道中的直达波、多径干扰,严重影响到后续目标信息提取。因此,有效的干扰抑制技术成为了非合作雷达辐射源无源雷达研究中亟待解决的关键课题。本论文首先对非合作雷达辐射源进行了分析,并以此建立信号模型。随后,针对真实环境中无源雷达可能存在的各种干扰类型进行了讨论并分析了对现有干扰抑制算法的影响,最后对现有干扰抑制算法做出了改进,研究出一套适合非合作雷达辐射源无源雷达的干扰抑制技术。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非合作雷达辐射源进行了分析,根据其特点建立了无源雷达系统信号模型,并重点分析了真实环境中无源雷达系统主通道可能存在的干扰类型,并以此建立了空、时域信号处理模型。2.研究利用时域自适应干扰抑制算法对无源雷达系统主通道干扰进行抑制。针对分数延迟、参考通道和主通道频率特性不一致等因素导致信号间相关性差,干扰难以消除的问题,以及扩展相消批处理算法(ECA-B算法)均匀分段容易造成目标信号调制、干扰抑制剩余大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算法(FDB-ECA算法),FDB-ECA算法在存在分数延迟干扰、通道频率特性不一致等因素的情况下干扰抑制比依然能够稳定在42dB以上,达到极限干扰抑制比的95.69%,还能有效地解决目标信号调制以及分段点处干扰抑制剩余大的问题,并且计算复杂度相对较低。3.分析了分布源干扰、阵列幅相误差等因素对空域处理产生的影响并采用宽零陷处理以及单辅助源算法进行了校正。针对单纯利用时域处理距离盲区大,空域处理方位盲区大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空时联合的干扰抑制技术,不仅降低了检测盲区,还有效解决了分布源干扰角度宽导致的干扰难以抑制的问题,可以实现以较低的运算量获得较好的抑制效果。4.分析并设计了无源雷达仿真系统,并利用MATLAB GUI予以实现,从目标检测能力上对干扰抑制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