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密砂岩油藏CO2驱CO2-原油-微纳米级孔喉系统相互作用机理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t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O2驱作为目前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方法之一,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常规油藏,并取得了较好效果。非常规致密砂岩油藏纳米级孔喉发育,在CO2注入地层驱替原油的过程中,CO2-原油二者会相互作用产生沥青质沉积现象,沉积的固态沥青质会堵塞孔隙、喉道,对微纳米级孔喉系统造成伤害。同时,CO2溶于地层流体后形成的弱酸性溶液与孔喉的相互作用又会使部分储层矿物发生溶蚀、溶解反应,可能对储层孔喉起到改善作用,也可能反应生成的产物会再次堵塞孔喉。因此,揭示CO2-原油-微纳米级孔喉系统相互作用机理,对于提高非常规致密砂岩油藏的CO2驱替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致密砂岩储层孔喉尺度小、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的特征,在前期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全岩X衍射、场发射扫描和微纳米CT等先进技术对实验岩心进行孔喉结构特征分析后,分类选取岩心进行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实验结束后分析出口流体沥青质含量及各项离子含量,确定沥青质沉积量及矿物溶解程度。最后,采用核磁共振技术对比CO2驱替前后岩心孔喉中的流体分布规律,定量评价不同尺度微米、纳米孔喉在驱替实验中的堵塞程度,明确孔喉的堵塞机理。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在混相驱阶段,CO2-原油相互作用产生的沥青质沉积量明显高于非混相驱阶段;沥青质沉积量与注入压力及CO2注入量呈正相关,而岩心渗透率伤害率则与沥青质沉积量呈正相关;在CO2-原油体系达到混相前后,沥青质的沉积速率最大。(2)CO2-原油相互作用造成的孔喉堵塞率随沥青质沉积量的增加而增加,纳米级孔喉的堵塞程度最严重。在驱替初始,纳米级孔喉(10nm~1000nm)与微米级孔喉(1μm~1000μm)均发生少量堵塞;注入压力达到最小混相压力后,CO2与原油形成混相产生大量沥青质沉积,导致纳米孔喉出现55.13%堵塞,微米孔喉堵塞19.58%;在驱替压力继续增大时,纳米孔喉堵塞程度加重,最高可达72.32%。(3)在CO2-孔喉相互作用实验后,产出液的pH值低于实验前的地层水,且离子浓度的变化反映长石和碳酸盐矿物发生了溶解。实验后岩心孔喉发生堵塞,纳米级孔喉的堵塞程度较严重,且孔喉堵塞程度与实验时间呈正相关。在驱替时间为60h,纳米级孔喉(100nm~1000nm)有5.58%-7.74%被堵塞;驱替时间为120h,纳米孔喉平均堵塞程度达到30.98%;而孔喉半径在(1μm~100μm)内的微米级孔喉始终未发生明显堵塞,平均堵塞程度3.05%。(4)CO2-原油-微纳米级孔喉系统相互作用对渗透率低、孔隙结构差的岩心的堵塞程度严重,且对岩心渗透率的伤害明显高于对孔隙度的伤害。由于致密砂岩微纳米孔喉的孔径小,渗透率低,CO2-原油-孔喉系统相互作用产生的沥青质颗粒和矿物颗粒会对孔喉结构产生严重的堵塞作用,但是由于颗粒尺度有限,对岩心的孔隙体积无较大影响,主要是其桥塞在孔隙喉道的狭窄处导致孔喉堵塞和渗流能力降低,岩心渗透率下降,影响CO2驱替效率及最终原油采收率。
其他文献
详细分析了三相无变压器型光伏并网逆变器共模电压的产生机理,构建了共模电压模型,得出了抑制共模电流的一般规律。利用该规律,对三相全桥拓扑结构的共模电流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
文章结合科研成果和工程实践,总结了《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l8466—2005存在的问题,并且对该标准的修编提出了建议。
《北迁的季节》是“阿拉伯小说天才”塔依卜·萨利赫的成名作.小说以叙述者为线索,描述了原是大英帝国统治下的一个苏丹乡村的无名少年穆斯塔法的“传奇”一生.本文将从
行政裁量基准的效力源于其合宪性、合法性及和合理性。在具体行政过程中,基于行政隶属关系,裁量基准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具有内部拘束力,而这种内部的拘束力又通过行政机关的
本文通过开展野外剖面样品采集,利用显微镜下薄片观察、主-微量元素分析、碳-氧同位素测试等多种技术手段,系统研究了川东地区板凳沟剖面下寒武统龙王庙组白云岩的岩石学和地
提出管理以太网交换机的串口控制台设计方案,给出系统软硬件结构,并详细介绍在实时性操作系统VxWorks上的控制台软件设计。控制台通过操纵IIC总线,读写交换芯片的EEPROM存储器,实
唐代书法家学是唐代普及书法教育的重要力量,为唐代书法教育的繁荣奠定了最广泛的社会基础.书法家学代代相传,身处其中的子弟自小便受到浓厚书学氛围的熏陶,其成长的条件得天
国际关系中的情感问题成为当下国际关系理论微观研究的热点。目前研究情感基本有两大路径:一是动态的分析,主要包括情感如何生成,生成的机制有哪些,情感如何导致合作与冲突,变
目的 观察白藜芦醇对阿尔茨海默病(AD)样神经炎症大鼠模型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空白对照组(n=10),模型组(n=15),阳性药组(n=15),白藜芦醇10、20、40 mg/kg剂量组(n=1
罗曼诸语言(Романскиеязыки)是印欧语系的一个语族,共同的拉丁语来源、共同的发展规律和大量的结构共性成分将这些印欧语言联系在了一起。“罗曼”这一术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