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酰基吡唑啉酮配合物由于在功能材料、金属离子萃取、生物活性等领域应用广泛,其新型配体及配合物的合成、性能及配体与中心离子间的作用成为配位化学研究的热点。以1-苯基-3-甲基-吡唑啉酮-5(PMP)为母体,4位杂环基团取代形成的酰基吡唑啉酮已有许多报道。但4位脂肪链烃取代的此类化合物报道相比较少,因此,本论文以含氮五元杂环PMP为前驱体,选取碳数为7和10脂肪链烃为取代基,设计合成出4-庚酰基、癸酰基吡唑啉酮及其衍生物,并同过渡金属盐配位形成配合物,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及性能测试。采用非水溶剂法合成1-苯基-3-甲基-4-庚酰基吡唑啉-5-酮(HL)、HL缩苯胺(HL1)、HL缩对甲基苯胺吡唑啉酮(HL2)、1-苯基-3-甲基-4-癸酰基吡唑啉酮-5(HQ)、HQ缩对甲基苯胺(HQ1)、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啉-5-酮缩噻吩(HQ2)和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啉酮-5缩邻氯苯胺(HQ3)7种新型的酰基吡唑啉酮及其衍生物,采取非水溶剂法与锌、镍、铜、锰、钡等金属二价盐反应制备出19种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差热分析和X射线衍射等分析测试方法表征产物的组成和结构。制得的产物经干燥后为粉末状物质,在空气中稳定。通过挥发溶剂法对产物进行单晶培养,获得其中11种产物的单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仪测试并解析出产物的晶胞参数及空间点群信息。表明配体中主要配位原子有:-RC=N-的N原子、羰基的O原子,水分子常参与配位,如Co(L)2·(H2O)2、Zn(L)2·(H2O)。 N,N-二甲基甲酰胺(DMF)作为培养单晶溶剂也参与配位,如Ni(Q)2(DMF)2。晶体多为单斜、三斜晶系。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测定了部分配体及配合物的抑菌性能,通过抑菌圈直径的大小评定产物的抑菌效果,得出抑菌能力顺序,大肠杆菌:ZnL2>CuL2>NiL2>ZnL22> CoL22;枯草杆菌:MnL12>NiL12>BaL2>ZnL2>ZnL22>BaL12>CoL12>CuL2;金黄色葡萄球菌;CuL2>NiL2>CuL22>ZnL2>BaL2>MnL2,筛选出具有广谱抗菌活性或对某菌种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的配合物。抑菌实验表明,配合物的抑菌活性一般强于其配体本身,且抑菌活性与抑菌剂浓度呈正相关。采用电化学分析方法测试了产物的电化学性能,筛选出庚酰基吡唑啉酮与金属Sn(II)的络合吸附波峰形尖锐且随离子浓度的改变变化灵敏,可用于电化学方法分析检测溶液中的Sn(II)。确立了分析测试体系的最佳pH为4.0;探究出电极过程峰电流与浓度的线性关系及线性范围为Ip=0.2615c+0.2635,(0.002~0.005mg/L)r=0.9986,Ip=0.1763c+0.2345,(0.005~0.007mg/L) r=0.9995;确定电极过程为吸附过程控制;通过实验结果计算得出配合物稳定常数为4.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