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镇“集群”保护方法研究——以山西省沁河中游地区古村镇为例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zero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村镇是人类活动和特定地理环境结合的产物,是人文现象的一个要素,村镇空间的演变实际上是历史文化的演变,因此,传统村镇并不是以个体形式存在,通常会以某种关联形式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集聚,他们的形成与古村镇所处的地理环境、区域人文环境息息相关,在我国许多地方都有村镇关联存在的现象,如广州开平的碉楼、福建的客家土楼、安顺的屯堡、徽州的古村镇、晋东南沁河流域的古村镇,学术界称之为传统聚落群,本文在以空间研究为主的聚落群基础上,进一步引入形成和发展的动因,将这种内在的关联存在方式称为“集群”。并在“遗产区域”“遗产廊道”“文化线路”等宏观层面的遗产保护理论下,提出古村镇保护的集群式方法,构建多层次的保护体系,完善区域遗产保护的理论。  文本以沁河流域的传统村镇为主要研究对象,对该地区古村镇集群的形成背景、演化历程、历史动因进行研究,挖掘古村镇集群的历史空间;同时,对古村镇集群遗存形式、环境特色、空间特征进行分析总结,找出现状存在的问题;针对上述现状条件分析沁河中游古村镇集群的可行性,探索其集群模式与途径,构建集群保护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沁河古村镇集群的多层次保护策略,完善集群保护的保障机制,以促进沁河中游古村镇的合理保护与发展。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步入转型期以及消费社会的到来,城市空间渐趋精致化与大众化,城市物质空间与文化空间更趋同构,历史街区形象所附带的历史文化信息成为当代文化再生产业的来源。本文站在
随着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使女性的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不断提升,女性的独立意识逐渐加强,使她们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都饰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女性逐渐成
本文基于“河北省小城镇生态环境保护保障体系研究”课题,对上青山口村的八个村庄进行数次实地调研。调研对象在村庄规划布局、农宅设计、道路交通、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等方面
伴随着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日益严峻的城市交通问题,公共交通成为了各大城市不约而同的选择,公共交通与城市和谐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共识。但是,城市与公共交通的和谐发展却一
为了引导城乡建设模式转型,增强重点镇节能减排能力,2011年财政部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于“十二五”期间重点开展绿色重点镇试点示范工程。绿色重点镇规划是本着集约节
本文是基于整合的视角来展开对集群式博物馆外部空间的设计研究,并特别以建川博物馆聚落为例,结合理论与前期实地调研的资料以及大量案例之上形成的。   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学位
人是城市的主体,正是人的丰富多样化的生活使城市的实体建设和空间变得有意义,所有的建造都应该是为了使人们更好的生活,更好的服务于人们。但如今在“大跃进”式的城市化推动下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发展进程中出现了“空心村”这种比较特殊的现象。国外并没有专门针对“空心村”现象的研究课题,也没有出现与此相关的概念和理
传统农村聚落是在不同的山水、气候自然环境和社会关系中缓慢发展而来。我国改革发展大潮中,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变化影响了农村。在这股力量推动下启动的一些新村设计项目,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