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提升幸福感为导向的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研究

来源 :学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jianju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政府工作重心从发展经济转向经济与社会共同发展,政府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逐年增加。经济基础的成熟和以人为本的政治理念势必使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从保障国民基本生活需求提高到追求国民的幸福感目标上来。在此背景下,强调以提高幸福感为导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仅是对经济指标狂热的纠正,对保障体系规范性建设的指引,对国民发展需求规律的遵循,更是深化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决定性内容。本文试着从社会保障体系的理论指导、运行主体和内容设计三方面探讨以提高幸福感为导向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并在分析现行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问题阐述忽视幸福感的严重性。笔者认为,我国社会保障思想最初就已显现追求人们幸福的理念,但随着加快经济发展的重心转移,本来作为提高幸福感的手段却成为了目的,致使社会保障的指导思想远离了幸福。而现在正是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保障发展契机,在此时重新强调社会保障的最终追求——提高国民幸福是必要的。也基于此,本文将社会保障体系作为一有机整体,以提高幸福感为导向,进行再建设,以求为更多学术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其他文献
汪家霞和3岁的孙子欢欢、4岁的孙女悦悦见的最后一面是在2018年6月23日早晨7时。  那天, 汪家霞的前儿媳妇孟丽一大早就骑着电动车来陈家村汪家霞的家里看望孩子,跟以往她来看孩子都带着股怨气不一样,这天早晨,孟丽的态度特别好,还给孩子们带了水果和儿童饮料。  “今天开集,我带着娃儿去赶集,给他们买新衣服,买完就回来。”尽管孟丽和汪家霞三儿子王军已经离婚,可是当妈妈的来看孩子,要带孩子去赶集买衣服
期刊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与网络之间的关系变得日益密切。在享受网络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我们个人的隐私也在经历着被窃取和被曝光的危险。因此,相对于传
重庆作为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深入研究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问题的途径,关系重大。统筹城乡发展,从根源上杜绝留守儿童产生,这是解决留守儿童一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