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其内容博大精深,其语言也是无数学者孜孜不倦研究的课题。本文选取部分《红楼梦》一百二十回中出现的四类典型习语,以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闵福德这两组译者的译本为语料进行分析。首先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中的翻译方法,即三维转换方法为标准,列举了两组译者在翻译方法选择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然后从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角度,对其中的不同之处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对两组译者所处的不同的内在和外在翻译生态环境进行阐释。最后得出结论,在翻译这些习语的过程中,译者所采取的具体翻译方法并不是始终不变的,而决定译者做出选择的根本原因在于译者对内在和外在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 本论文包括五个部分。开篇导论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正文第一章是文献综述,对习语翻译,特别是《红楼梦》习语翻译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同时回顾了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红楼梦》习语翻译的研究现状。第二章是理论框架,主要介绍生态翻译学理论及其核心概念,即翻译环境、适应与选择、三维转换以及译者中心。第三章具体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对比两译本中的习语翻译,列举两组译者在翻译方法选择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并探究出现不同选择的原因。最后是论文的结论部分。 本论文意在挖掘生态翻译学理论在研究《红楼梦》习语翻译方面的指导力和解释力,对进一步探索中国古典文学“走出去”策略的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