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急性冠脉综合症发生的作用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qst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上升之势。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高尿酸血症、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传统危险因素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Greenland P做的一项持续30年的随访调查显示,虽然85%-95%的冠心病患者具有至少一项危险因素,但有些危险因素的存在并不是冠心病发生的充要条件。本研究从流行病学的角度观察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溶血磷脂酸(LPA)等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过程中的变化。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高敏C反应蛋白及溶血磷脂酸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生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随机选取43例ACS患者、20例SA患者及正常对照者23例,取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金标免疫层析法测定HCMV-IgG、HCMV-IgM抗体,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散射法检测各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比色法测定血清溶血磷脂酸(LPA)的浓度。应用SPSS version13.0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资料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X2);相关因素分析采用偏相关分析;数据结果均以P<0.05定义为差异有显著性。   结果:ACS组HCMV IgG、HCMV IgM阳性率显著高于SA及正常对照组,HCMV-IgG阳性率分别为88.37%、85%、60.87%,HCMV-IgM阳性率分别为37.21%、25%、8.69%,ACS组与SA、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CS组hs-CRP、LPA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均P<0.05); ACS组中HCMV IgM(+)与同组HCMV IgM(-)组比较hs-CRP、LPA均显著升高(P<0.05); ACS组hs-CRP水平与LPA正相关。   结论:急性HCMV感染或HCMV潜伏感染的活化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有关,可能作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HCMV感染可能通过激发和加重冠状动脉炎症反应,导致ACS的发生。
其他文献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Smith)是威胁粮食安全的重要害虫.本文测定了氯虫苯甲酰胺对玉米草地贪夜蛾的田间防效,从中筛选出高效的施药方法和施药剂量,为当前草地贪
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 NSCs)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可增殖分化为中枢神经系统内的3种细胞: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因其具有一定的自我更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