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质量时空演变及动力系统分析——以安徽省为例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et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城镇人口比例增加,城镇规模扩大,而城镇化的内涵不仅于此,更应是“量”“质”齐升的发展过程,城镇化质量研究已成为时代热点。同时,由于城镇化发展模式因地而异,城镇化质量的发展路径也各循规律,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环境发展三要素是城镇化质量提升的核心标志和关键要点,因此三者对于城镇化质量的内在驱动力和彼此间力量的平衡体现了城镇化质量的发展历程,也预示了城镇化质量的未来趋势,是城镇化质量新的研究方向和实践方向。本文以安徽省十七市为例,系统研究城镇化质量的“过去”、“现状”和“未来”,为城镇化质量理论研究做出了新的尝试,为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确定合理政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本文在回顾分析现有城镇化质量及驱动力研究的基础上,从城镇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环境发展水平四个层面建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安徽省2000、2004、2007、2010四年数据,对安徽省各市城镇化质量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马芜铜”经济圈及省会合肥城镇化质量发展较好,皖南地区整体评价得分由于皖中及皖北地区。并在现状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安徽省城镇化质量动力系统:首先运用要素贡献率方法探究城镇化、经济、社会、环境四要素对城镇化质量的贡献率,其次引入耦合协调度分析,探究四要素组成的动力系统协调稳定程度,结果显示各要素驱动力及系统协调度均呈总体上升态势,“马芜铜、合淮黄”七市的整动力系统优于省内其他城市,城镇化质量发展从经济驱动型发展到各要素协调推动型。
其他文献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经过50余年的发展,已经从传统的资源调查、国土监测、区域规划扩展到公共交通、公共安全、国家安全等新的应用领域,开发理
徐征泽(Jerry Xu),野生动物摄影师,上海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华盖签约摄影师。爱好摄影和旅游多年,主要方向是野生动物摄影、生态环境摄影以及旅游中的人文及自然主题。旅行摄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作为全球变化在地球上留下最直接、最重要的遗迹,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领域。土地利用变化是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最强烈的形式之一。区域土地利用变
针对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国家烟草局与云南省烟草局都提出了要尽快发展烟草行业的智能化,应用智能化带动烟草行业现代化建设。论文首先阐述了智能细胞的基础理论与建模方法;
一、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全部历史的基础众所周知 ,人类社会不能离开物质资料的生产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任何一个民族 ,如果停止劳动 ,不用说一年 ,
热红外成像光谱数据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需求,特别是在地质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国际上,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已开展了热红外成像光谱的应用研究。相对于星载
物候学是研究植物(包括农作物)、动物与环境条件(气候、水文、土壤)的周期性变化间相互关系的科学。陆地生态系统中的植被在全球物质与能量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植被物候的定
近50年来,随着气候变暖趋势的进一步加剧,高温天气在全球范围内频繁发生。频繁发生的高温天气改变了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和大气环流,从而影响降水、蒸散发等一系列水循环过程。同时
韩国首尔,一个时尚之都,“星你”剧的狂粉可以将尖叫和狂热都融入到一次首尔之行当中。熟悉的场景、挚爱的教授,这次我们的“时尚女王”、“时尚小清新”、“时尚学生妹”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