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世界各国制订了越来越严格的燃油含硫标准,为了满足新的燃油含硫标准,燃油脱硫技术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加氢脱硫技术(HDS)需要高温高压、操作复杂、成本高,难以脱除二苯并噻吩类硫化物。氧化脱硫与吸附脱硫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易于脱除二苯并噻吩及其衍生物等优点,成为最具应用前景的脱硫技术。本文以活性炭作为制备脱硫剂的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脱硫剂,并对脱硫剂的脱硫性能进行评价。探讨了不同改性剂、负载不同的金属以及负载量、脱硫时间、脱硫剂焙烧温度等因素对模型油吸附脱硫的影响,并利用气相色谱、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等手段对脱硫剂进行了分析和评价。首先,采用去离子水、盐酸以及各类氧化剂对活性炭进行预处理,除去活性炭上的灰分,以及对活性炭表面的含氧官能团的数量与种类进行改性,并对改性前后活性炭基载体进行了一系列表征、吸附脱硫性能评价。实验结果表明:经除灰分预处理后,活性炭上的杂质被除去,比表面积与孔容有所增加;经过硝酸处理后的活性炭,脱硫能力增强,是因为处理后的活性炭表面酸性基团增多,增强了对噻吩类硫化物的脱除能力,并探讨了可能的机理。将磷钨酸(PTA)负载到HNO3改性的活性炭上,制备出PTA/AC催化剂,并将其用于氧化脱硫实验。研究发现,当磷钨酸质量含量为10%、焙烧温度为400℃时,得到的PTA/AC催化剂具有最佳的氧化脱硫性能。动力学结果显示:在苯并噻吩/十六烷模型油-过氧化氢体系中,PTA/AC催化剂氧化BT的动力学是一级反应,反应表观活化能为31.7kJ/mol。以Cu、Ce为活性组分负载到硝酸改性活性炭上制备了吸附剂,用于研究模型汽油的吸附脱硫实验,并对吸附剂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吸附剂活性中心主要为Cu2O与CeO2。Cu2O/AC吸附剂与CeO2/AC吸附剂在最佳的吸附脱硫条件下,吸附脱硫率分别达到96.6%与95.9%。当吸附剂上同时具有Cu、Ce时,考察了吸附剂对模型油中噻吩的吸附脱硫能力。研究发现,当模型油仅有噻吩与正辛烷时,Cu2O与CeO2摩尔比为2:1时,吸附剂的脱硫能力最高,可以达到96.7%;当模型油中加入甲苯时,Cu20与Ce02摩尔比为1:2时,吸附剂的脱硫性能最好。本实验也采用不同的再生方法对吸附剂进行了再生,探讨了吸附剂最佳的再生方法以及吸附剂使用次数对脱硫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甲苯与乙腈对吸附剂的再生具有最好的效果,而氮气高温再生效果较差。当采用乙腈作为再生溶剂时,吸附剂重复再生使用4次后,脱硫率只有很小的下降,这说明该吸附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