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城市空间变迁的逻辑研究——以南京古城为例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swhzx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碎片化”是城市空间变迁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个必然趋势,特别是在我国历史城市空间中这种现象尤为明显,但是这种空间变迁的常态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也是具有一定合理度的范围。改革开放以来,在全球化与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历史城市空间呈现过度的“碎片化”的状态。由于我们对“碎片化”过程的认识存在着三个误区,这就导致了历史资源不合理的流失,历史空间受到了不可逆转的破坏。新时期的城市空间转型对于城市历史文化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研究历史城市空间生成与发展的逻辑,对于历史城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历史城市空间变迁要了解变迁的对象、模式和特征。论文首先依据对历史城市空间形态与类型的特性的分析,构建多层级的空间要素网络体系,其次明确了变迁的两种模式,同时对空间变迁所具有的周期性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论文选取南京古城作为案例,采用田野调查、历史文献分析、历史分层、数字化历史地图绘制等方法,并从历史地理学这一视角,对古代南京城市空间变迁过程进行空间分层分析。其中六朝建康城的复原是总结文献资料与各方面专家的推测,又通过水系变迁过程对其修正形成的。其次对古代南京空间变迁进行综合分析,主要从空间周期性、城市选址思想、营建模式、变迁的轨迹展开,进而对影响变迁的因素进行了探讨。最后初步总结和论述了古代南京空间逻辑,同时也分析了变迁中各要素之间的共生关系,可以初步总结为山水城市、历史地形、历史街巷和历史地标四个方面。
其他文献
东北地区中型铁路客站的发展伴随着铁路技术的传入,经历了传入期、形成期、发展期、成熟期4个阶段。铁路客站发展至今,产生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案例,也呈现了许多急需改进的问
学位
加气混凝土外墙自保温体系具有耐久性好、防火安全性高、施工方便等优点,已在寒冷地区得到应用。但随着75%节能标准的颁布实施,墙体热工性能的大幅提高,加气混凝土自保温墙体
建筑师阿尔瓦.阿尔托以“人情化”的设计作品闻名,这种设计理念同样贯彻在其细部设计之中,通过观察和学习这些细部处理手段,可以更好体会其设计中丰富的人文内涵。   论文
学位
江汉平原当代民居近几年更新的速度特别快,现状犹如沉积岩中的标本,清晰的反映出农村匠人和居者在长期探索中不断尝试的痕迹。但其现状却不尽如人意:新民居丢掉了原型,陷入对城镇
白马藏族是藏族中独特的一支,他们世居在“藏彝走廊”东北部的高山峡谷中,生存环境闭塞而自然资源丰盈,其宗教信仰、文化习俗和语言形式都自承一脉,有着众多的物质与非物质文
“传统”在时间上是无法复归的,在空间上是难以逾越的;然而其又会不吝以各种方式将过去时间里的某些空间痕迹留在当下。然而这种时空的痕迹是不能被忽视的。对于关注传统的历史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显著加快,城乡建设日新月异的同时,对现有自然环境及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与发展经济建设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