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善恶报应思想不仅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也深深影响着文学创作。先秦时代,史传文学中就已经出现了报应故事。六朝时随着佛教因果报应说的传入更是产生了专为佛教张本的果报小说。唐代小说中的报应题材承继六朝余绪,虽有变化,但仍以宣扬佛教思想的故事居多。到了宋代,报应题材在内容和思想上较前代皆有进步,更多地表现世俗生活,传达民众意识,对明清时期的报应小说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所以宋代文言小说中的报应题材是小说发展链条上不容忽视的一环。本文第一章分别梳理了传统报应观、道教“承负说”和印度佛教果报观,及佛教果报观在与中土报应观融合中形成的中国佛教果报观。通过报应观念的梳理可以明确影响宋人思维的报应观念是三种报应观念的融合。第二章探讨了报应题材在宋代盛行的原因。宋代文言小说的报应题材在继承前代故事类型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开拓;宋代社会伦理重建的需要影响了小说创作者对于小说劝惩功能的重视,从而影响了报应题材的大量创作;创作主体的扩大使得报应故事大量增多;宋代社会影响下的民众心理和审美倾向进一步促进着报应题材的创作。报应题材的盛行与定型和宋代社会文化的转型密切相关。第三章通过对报应故事的分析,从孝悌之道、夫妇之伦、义利观念、官场现形及宗教劝惩五方面来探究宋代报应题材所呈现的宋人思想,及在宋人思想背后所体现的社会现象,并从思想内容中发现了报应题材的变化与发展。第四章分析宋代文言小说报应题材在叙事艺术上具有的虚构与实录的矛盾统一、对比手法的运用、多重叙事视角的选择的特点。这些叙事特点共同反映了宋代文言小说报应题材叙事伦理化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