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诚”思想自先秦以来就受到众多思想家的追捧。随着历史朝代的变迁,“诚”这一思想范畴越来越被重视,在很多思想体系中都处于核心地位。明末清初,面对当时国家战乱、国内局势动荡不安的局面,王船山带着“六经责我开生面”的自我期许,延续了张载关于“气一元论”的观点,同时对前人的“诚”进行了重新诠释,再结合自己的创新与发展,建立了船山之“诚”论思想体系。《读四书大全说》是船山以读书札记的形式,以《四书》的思想命题为脚本,来阐释自己的观点。本文对《读四书大全说》书中“诚”思想系统的探究,从思想渊源入手,具体包括《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张载和程朱的“诚”思想理论,揭示出船山的“诚”包含天道本然、人性本善及二者相统一的三个方面的思想内涵,并进一步从四个角度论详细地论述了致诚的工夫:一则通过择善固执,完成反身而诚;二则内外和合以致诚;三则仁义正心,礼以致诚;四则以尊德性与道问学的因果联系而致诚。紧接着,本文从个人与社会两个层次对实现“诚”的途径进行阐述。君子和贤人实现“诚”,可以通过“格物”、“致知”和“诚明至性”;“圣人之诚”则是圣人先天就具备的的至德之性。社会的“诚”则需要借助“人人必诚”与“天人合一”来实现。对于“至诚”的思想境界,具体阐释为“诚”是人生价值的统一,“诚”是道德的终极目标,“诚”人生的圆满状态。最终,“诚”的现代价值在国家、社会及个人三个角度得到体现。在众多研究学者将人性对幸福指数的影响做了不同的分析,“诚”必会使人最大程度地获得幸福。因此,对《读四书大全说》“诚”思想的研究,既可以应用于社会道德建设之中,解决我国当前诚信缺失的社会问题;又有利于个人道德的修养,使公民获得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