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四荒”土地开发治理制度的完善——“四荒”土地承包治理权物权化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zhi19841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现有可为农业利用但尚未利用的荒地资源10多亿亩。面对我国资源匮乏、人均占有资源严重不足的基本国情,如何使广阔的荒地资源通过开发治理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到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长期以来,党和国家对“四荒”土地的开发治理投入了相当多的资金和人力,但因闲置和短期投机行为造成的土地资源浪费现象仍大量存在,导致了严重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其根源就在于我国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制度尚存在缺陷。 目前,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机制是采用国家或集体集中所有,私人分散利用的双重权利安排方式。然而,国家和集体本身的虚拟性、抽象性以及模糊性导致其行为能力的局限性,不可能真正去行使所有权人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权能,这就必然导致国家、集体对“四荒”土地资源的所有权是一种“虚所有权”。事实上,由于我国土地立法中的许多限制性规定,导致对土地资源从事实际利用和开发的私人并不拥有对其正在开发和利用的土地资源的许多基本且核心的权利,即该私人所享有的权利并未物权化。实践中存在权利性质不明,权能残缺,权利流转受限以及承包治理合同的不确定性等诸多弊端。这些弊端严重损害了承包人对土地治理的积极性,直接导致承包人对“四荒”土地资源的掠夺式短期开发行为和一些撂荒行为。本文从分析“四荒”土地的资源属性入手,确立“可持续发展”的开发治理基本原则,剖析我国现行的农地承包经营权运作过程中的缺陷,结合自然资源物权化理论,将“四荒”土地承包权明确构建为一种自然资源用益物权,赋予权利人占有、使用、收益的权能和处分的效力,并对承包合同进行物权化改造,完善公示公信制度,以期建立起一套权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四荒”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制度。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2004年中国近代建筑史研讨会于7月27日~30日在广东开平召开.此次研讨会,是1986年以来关于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第九次全国性会议.前八次会议分别在北京(1986)、武汉(1988)、大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为了克服传统坑道钻机钻探参数有线传输技术高成本和高故障的缺点,提出了一种以钻杆为传输介质,以声波为传输载体的钻探参数传输方法。应用一维有限单元法研究了单节钻杆的长
山西省阳泉市是全国最大的无烟煤生产基地之一,是典型的工矿型城市,城市人口近52万。近年来,阳泉市紧紧围绕“和谐阳泉”的建设目标,按照“大社区、大党建”的总体思路,使社
期刊
本文探讨了我国信托金融市场在建立初始就应当确立投资者保护原则的必要性,试图通过对信托受益权的分割转让进行讨论,进而检讨信托受益权投资者法律保护的方式方法。  本文通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