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现代汉语中由介词“对”构成的介词短语作状语的句子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其称为“对”字句。本文将在认知-功能视角下对现代汉语“对”字句中出现的介词“对”的语法功能、各构成成分的准入特征以及各成分间的关联性进行研究。同时,将两种否定性“对”字句、“对”字句的肯定形式与否定形式进行对比,在充分描写的基础上对其异同展开解释。将从心理扫描方式、识解方式、突显方式、主观性、主观化、概念整合、移情、原型范畴、配价、语义偏移、扩展等角度进行认知、功能的解释与说明。本文还关注“对……(Neg)VP/AP”结构的隐喻和转喻功能,探寻其形成的理据和条件。全文共分为6部分。第1章是绪论。我们对以往的介词研究做了简单回顾,对于在介词研究方面有影响力的主要著作进行了介绍与说明。并对介词研究的各类情况简单进行了概括。主要介绍了以往学术界对于介词“对”和“对”字句的研究情况,并对其作出述评。介绍了本文的选题意义、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语料来源、符号及其他说明。第2章是关于肯定性“对”字句“X+对+Y+Z”的探讨。对“X”“Y”“Z”的句法语义属性展开全面的描写,探索了“X”“Y”的生命度属性和指称化特征以及“Z”的准入条件。分析了介词“对”的语义功能,“对”由动词到介词的演变路径,“对”的语法化程度高低与“Z”的动词性强弱的关联性,还有介词“对”在现代汉语中的功能扩展,“对”与“X”“Y”“Z”的关联性等问题。第3章是关于否定性“对”字句的研究。“对”字句有两种否定形式:A式否定句“X+Neg+对+Y+Z”和B式否定句“X+对+Y+Neg+Z”。本章中,我们对这两种否定句的准入条件进行了比较与分析。“双式允准型”否定内部A式和B式具有不同的心理扫描方式;“单式选择型”否定体现了不同的突显方式。我们建立了介词“对”、“Z”的语义特征和两种否定式之间的序位关联性。最后提出了两种否定句在现实非现实范畴存在的“扭曲关系”。第4章是关于肯定性“对”字句与否定性“对”字句的对称与不对称比较研究。我们分别考察了肯定性“对”字句与A式否定句、肯定性“对”字句与B式否定句的对称与不对称。获得了肯定句中“Z”的复杂形式所决定的是否允准A式或B式出现的相关结论,也归纳了只有A式或B式否定句而没有对应的肯定句出现的限制条件。运用数学领域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说明了“对”字句肯定式与否定式在语法语义结合时呈现出的多样性情况。运用韵律句法的相关理论解释了“对”字句中肯定与否定不对称的一些问题。第5章是关于“对……(Neg)VP/AP”结构的隐喻和转喻功能的研究。分析了“对……(Neg)VP/AP”的隐喻功能、转喻功能以及隐喻始源域中的转喻延伸现象和隐喻目标域中的转喻延伸现象,说明了隐喻和转喻在“对”字句中的共同作用。并以“对……不客气”为例,进行了转喻功能的个案研究。结语部分对全篇论文所研究的内容进行了总结,给出了本文的主要观点。我们尝试从认知-功能视角对现代汉语“对”字句进行全面的研究,以期能为后续的“对”字句研究提供一些例证和参考。此外,还总结了本文的不足之处以及今后研究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