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难民报道中象似性作为引导读者手段的应用

来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qq447105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象似性角度出发,就德国媒体关于难民的报道做试探性分析,旨在研究语言象似性在新闻语篇中的具体实现及其功能。本研究主要探讨以下3个问题:1)德国媒体关于难民的报道中象似性是如何体现的?2)不同时期不同媒体中的难民报道表现出什么特点?体现了何种态度的差异?3)象似性原则的使用在德语难民报道中有何作用和影响?本研究的语料来自德国的四个主流媒体《世界报》、《日报》、《时代周报》和《明镜周刊》。在Lexis-Nexis数据库中选取了 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的890篇报道,分三个时期加以分析。研究采用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方法。应用质性分析软件MaxQDA对语料进行标注和分析,并借助统计软件SPSS进行相关性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和事后检验,计算各个时期不同媒体报道中象似性的使用及篇章所表现出的态度及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通过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分析表明,难民报道总体上体现了一定程度的句法象似性。尤其是顺序象似性在在新闻语篇的构建中十分典型。媒体在描述难民经历时,经常遵循时间和空间上的象似原则。而与此相比,在逻辑关系的表述中,如因果、条件和目的句中所体现出的象似程度较低。数量象似性则经常用以突出难民危机的严峻现状、难民的悲惨命运和境遇以及公众所表现出的团结、乐于帮助难民的情绪。通过冗余信息和重复等手段的使用达成强调的效果。距离象似性主要涉及到句子成分之间的距离,时态使用上的距离以及抽象意义上的人际距离。新闻语篇的作者可以借此原则灵活地表现与篇章描述对象以及与读者之间的距离。(2)在研究涉及到的不同时期的四个媒体中,都可以发现有相当数量的报道对难民表现出亲近的态度,而象似性原则的使用也得到了佐证。在第一阶段中,除了探讨当前难民问题的现状以及政策的应对问题外,媒体也报道了很多地中海船难。这一时期的讨论与政治和难民的命运紧密联系。因此,媒体中存在着不同的声音,与其他三个媒体相比,《明镜周刊》的报道对难民表现出最为亲近的态度。第二阶段媒体的视角受到"欢迎文化"的感染,在这一时期盛行的口号"我们可以做到! "成为一个积极的信号。因此,在这一时期的文章中体现出明显的亲近与同情难民的情绪。而自2016年1月以来,媒体中所体现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四个媒体对难民的亲近度都有所下降,出现了更多对问题持批判态度的报道。(3)数据统计结果表明,象似性的使用与新闻篇章中所体现的对难民的亲近度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很大一部分涉及难民的报道都或多或少带有感情色彩。在构建语篇时,媒体会采用一定的语言手段,表达不同程度的支持、反对或争议的观点。而象似原则的应用,正可以表达篇章生产者的意图和态度,进而影响篇章接受者。总体来说,象似性视角在新闻写作中的应用会对舆论的形成和导向过程产生影响。象似性原则不仅可以对新闻篇章连贯性的实现起到作用,而且可以作为一个引导读者的手段加以运用,影响读者对篇章的接受。在难民报道中尤其可以影响读者对难民的态度甚至行为方式,引发受众对难民的同情心和共鸣。本文在象似性理论框架内对象似性的不同原则在新闻语篇中的实现进行详细了论述。最后,结合象似性、认知和篇章理解,笔者在文章结尾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个认知模型,以形象地解释象似性在篇章接受过程中的影响。
其他文献
以对中国作家杨争光四篇短篇小说法译过程中的反思为基础,分析理解-重新表达程序中译者对翻译策略的选择。译者在理解和重新表达之间循环往复,从而找到最佳策略。在此过程中,
日光温室种植蔬菜产量高、效益好,是辽宁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黄瓜以其采收期长、价格稳定,正成为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的主要作物。目前,辽宁地区日光温室黄瓜生产还存
电子信息产业是研制生产电子设备及电子元器件、仪器仪表为主的工业。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虽然发展速度不凡,但
摘 要: 通过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主要运用CIPP-CTOOLS 和AntConc软件对白先勇早期代表作品《玉卿嫂》进行叙事视角、文本内容、主要人物、情节发展等方面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 语料库 CIPP-CTOOLS AntConc 白先勇 《玉卿嫂》  一、引言  近年来,语料库语言学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它首先能够为研究者提供大量的真实语料,其次,能够基于这些语料提供统计数据,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在进行复杂产品设计时,实现产品设计环节的技术协同至关重要。云服务技术在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的基础上,应用于复杂产品的协调设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