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焊是现代工业生产中一项重要的加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几乎所有制造业行业。虽然电焊的使用范围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扩大,但部分企业存在电焊技术落后,电焊作业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不高,手工焊和半自动焊等具有严重职业危害的电焊作业占电焊作业总量的比重高等情况。电焊烟尘是存在于焊接作业中的最常见的职业性危害因素。电焊烟尘会在焊接作业引发的热气流和组织气流相互作用下长时间悬浮在作业空间的上层并难以消散。电焊烟尘被人体吸入后便无法排出,导致的肺部细胞纤维化病变无法根治或逆转,所以长时间从事电焊作业的劳动者极易罹患电焊工尘肺。为了加强对电焊作业空间内电焊烟尘的控制,尽可能减少劳动者与电焊烟尘的接触,预防从业人员患职业病,很有必要开展针对电焊烟尘扩散规律的研究。在研究中主要根据北京市门头沟区某制造业企业电焊车间的实际状况,应用GAMBIT软件建立与现场实际相符合的几何分析模型;在网格划分阶段选择非结构化网格的划分方法对几何模型内空间进行划分;使用FLUENT软件建立以流体力学为基础的守恒方程组;选用Realizable k-E模型并采用SIMPLEC压力速度耦合的方式对电焊烟尘的扩散过程及空间中的电焊烟尘浓度分布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对比认定数值模拟结果与实地检测数据一致,验证了数值模拟的有效性,也证明了所建立模型和边界参数的合理性。对数值模拟的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电焊烟尘在不同工况条件下扩散形势的变化,分析尘源间距、风速大小、通风范围、通风手段对电焊烟尘扩散产生的影响。将企业管理的问题与现有通风系统的问题相结合,应用职业卫生理论和管理学理论,从厂房空间设置、岗位布局、人员配备、通风技术、员工管理等方面对企业的电焊作业提出综合控制对策,确定适合实际情况的通风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