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D·H·劳伦斯作品中的“平衡”理念

来源 :马佳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劳伦斯(D.H.Lawrence,1885-1930)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小说家之一。在他生活的年代,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臻于巅峰,但与此同时,工业革命的一系列负面后果也暴露无遗。人的自然天性受到荼毒,个体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丧失了传统农业社会中所具有的平衡状态。在劳伦斯看来,自己正身处于一个世界全面失衡的时代。为此,他笔耕不辍,以犀利大胆的笔触表现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下异化的个体,畸形的人际关系以及失衡的人与自然,孜孜不倦地探索重新恢复个体与自我、人与人、人与自然三重关系之平衡的途径。进而言之,在他看来,这三个层面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构成一个相互制约的整体;任何一个层面的失衡都会导致其他层面的失衡,或者说任何一个层面的问题都折射出其他两个层面的问题。由此,在“失衡”与“平衡”之间,个体、社会、自然三者形成了一种错综复杂的内在关联,呈现出一种三而一、一而三的系统结构,将劳伦斯的整个人生探索和文学创作联为一体。这为我们重新理解劳伦斯的一系列争议性话题,重估其当下意义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基于此,本文以劳伦斯的小说为研究对象,以“平衡”理念为切入点,对其作品中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细致探讨。本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主要围绕劳伦斯的“失衡”个人经历,追溯其“平衡”理念的来源;对其“平衡”理念进行初步的界定;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正文第一部分从个体自我的角度探讨劳伦斯的平衡理念。在工业革命的背景下,由于机械文明的毒害,物质主义的横行,人类不断地克服或驯化自身的自然性。但当文明性压倒自然性之后,人就日渐走向了片面化。在劳伦斯笔下,人的自然性与文明性分别对应于“血性意识”和“头脑意识”,其作品中的个体则可分为“头脑型”个体和“血性型”个体。在劳伦斯看来,当个体的“血性”为“头脑”所压倒时,其情感与本能层面必会受到压制,从而走向人性的异化。与此同时,个体的“血性”必然反抗“头脑”,呼唤自然天性的复归,从而达到个体自我的“平衡”。第二部分借鉴埃里希·弗洛姆的“占有和存在”关系模式理论,探讨劳伦斯有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在劳伦斯看来,由于“占有”型价值取向的主导,工业文明时代的恋人关系、家庭关系和阶层关系也发生了失衡,他们试图控制、支配、占有他人以至于人际关系的破裂。针对这一不良态势,劳伦斯提出了“星际平衡”关系模式的构想,呼吁现代人走出自我中心的局囿,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构建一种“存在”式、分享式、共生式的关系模式,重建人与人关系的平衡。第三部分从生态批评的角度探讨劳伦斯对现代工业文明下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劳伦斯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中变得疏远、对立。他的作品深刻反思、批判西方文化中的人类中心主义和唯发展主义观念,控诉了人类对自然的无度征服。在劳伦斯看来,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应当敬畏自然,回归自然,融入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人唯有从征服自然走向与自然和解,重新恢复人与自然的平衡,才能克服生态危机,谋求人类社会的健康和全面发展。结语部分着重探讨劳伦斯“平衡”理念的内在构成和当下意义。劳伦斯的创作全面地呈现了他对现代工业文明的深刻反思,以及他对未来理想文明的宏大构想,其思想具有明显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就此而言,他的“平衡”理念表面上由对理想爱情的思考引出,但实际上贯穿于他对整个现代文明的复杂思索。在他看来,个体、社会、自然三者构成了有机的整体,任何一个层面出现失衡,都有可能导致其他层面的失衡,都有可能引发其他层面的连锁反应;任何一个层面要恢复平衡,都离不开其他层面平衡状态的重建。劳伦斯的“平衡”理念虽然具有明显的乌托邦理想色彩,但在精神问题丛生、文化冲突不断、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当今时代,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徐氏作为古老的姓族在历史发展中时有族人粲然于世,为徐氏传承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起于南朝刘宋时的东海徐氏作为徐氏大系发展中的一支,于政治、文化、艺术等方面成就卓见,在历朝历代中一些族人声名显赫。东海徐氏能够维持氏族在多个朝代间兴盛不衰,更多在于家族教育。子弟幼时承庭训,以家学为范,诵诗书典籍,优良的家学传于每代之间。书法作为家学传承的主要内容之一,从中可窥家族的书法传承脉络,而绵延不断的书学传承也是
学位
足球运动是校园体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受到各个年龄阶段学生的欢迎。高校在校园足球活动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引领的作用。加强足球教学方法的创新,对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高校公共足球选修课在教学中存在教师教学方式较为落后,学生学习质量欠佳等问题。因此,对高校足球选修课的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小场地比赛法是足球训练中的常用方法,将小场地比赛法运用在高校足球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练习
学位
爱德华·霍珀(Edward Hopper,1882-1967)是20世纪初期美国现代艺术发展中的重要画家之一。他是美国早期现代主义艺术发展中的一环,其城市题材的油画作品体现着美国现代社会的境遇,也成为反思现代城市生活的真实写照。然而,对于爱德华·霍珀城市题材油画作品图像中所映射的美国现代社会产生的变化是有待进一步探究的问题,因为这是霍珀创作生涯中题材和风格选择的关键环节,也关系着他选择美国早期现代
学位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国产电动汽车不断走向海外市场,汽车技术文本的翻译更加重要。笔者选择《某品牌纯电动车维修手册》的第三章《电池与附件》作为翻译实践材料,对其进行英译研究。节选的内容主要涉及动力电池系统、三合一控制器、整车控制器等附件的操作安全、维护保养、故障诊断及常见的故障处理等,属于典型的科技文本,语言严谨,逻辑性强。无主句是该维修手册材料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同时也是汉语中特有的一
学位
学位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是由作曲家莫扎特所创作的一部喜歌剧。这部歌剧的诞生无疑为世界歌剧史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是成为了世界歌剧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这部歌剧所讲述的内容丰富,剧情生动,情节巧妙,音乐铿锵有力。剧中旋律优美,节奏欢快的唱段,使整部歌剧从头到尾洋溢着一种轻松幽默,愉快活泼的气氛。莫扎特为这部歌剧创作了众多经久不衰的唱段,并赋予了它更持久且更顽强的生命力。例如,费加罗对多情的凯鲁比诺所演唱
学位
老龄化社会的来临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高校老年大学既是实施老年教育的一个重要场所也是促进我国健全终身教育制度、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措施。随着陕西省老年人日益增多,终身教育的普及加上陕西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为了满足自身发展和个人兴趣爱好,很多老年人选择进入高校老年大学。陕西省高校老年大学虽然历经多年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发展还不够成熟。本文以陕西省三所高校老年大学为例,运用公共物品
学位
学位
学界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过程,尤其是硕士论文写作的研究起步较晚,成果也较为薄弱,基本集中于研究学位论文选题。论文选题是论文最开始的阶段,学位论文选题的好坏对论文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是论文的关键环节。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选题进行研究,既可以帮助学生开阔选题思路,也可以为后续的汉硕选题研究和汉硕专业研究提供一些参考。鉴于此,本文以云南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578篇硕士论文学位选题为研究内容,从国
学位
随着中泰关系深入发展及汉语影响力不断提升,汉语于1999年被纳入泰国国民教育体系;在“一带一路”和中泰两国协议的推进下,泰国成为国际中文教育的典型国家之一。在国际中文教育中,多义动词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打”又被视为义项泛化最严重、使用和搭配最灵活的汉语多义动词之一。笔者在重庆大学国际学院实习期间,通过课堂观察以及同一线教师交流,发现留学生在习得多义动词时较为困难。考虑到泰国汉语学习者数量众多,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