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网络传输性能优化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wvf1700732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以信息为中心的网络(ICN)中,当多个请求端同时请求同一内容时,由于请求聚合机制,会形成一对多的多播传输场景。如果在多播过程中发生数据丢失,汇聚节点需要对丢失的数据进行重传恢复。但由于每个请求端丢失的数据包集以及丢失的数据包数量都不尽相同,为了完成此次数据恢复,汇聚节点首先需要识别各个请求端丢失的数据包集合,然后根据整体识别结果依次重传请求端丢失的数据包。ICN网络中这种数据恢复方式每次受益的请求端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汇聚节点的处理能力以及带宽利用率。特别是当重传请求用户的量级较大(如热点赛事直播),丢失数据包的分布较散时,问题显得尤其严重。本文针对ICN中多播数据恢复效率较低的问题,首先将网络编码引入到ICN中对数据包进行编码,利用网络编码信息混合的特点消除数据包之间的差异性。由于编码后数据包之间无差异,汇聚节点在进行多播重传时并不用区分请求节点丢失的数据包是哪些,而只用重传相应数据的编码包即可,因此一次重传的编码包能被尽可能多的请求节点利用,从而降低汇聚节点重传次数、数据包识别和重传决策制定等方面的复杂度。在引入网络编码的基础上本文设计了一个基于网络编码的多播恢复算法NC-MDR。NC-MDR算法在汇聚节点设立一个维护数据包最大丢失数量的标识变量,以记录这次多播过程中,N个请求端中丢失数据包数量最多的值。然后以迭代的方式向所有丢包的请求端发送编码数据包以完成此次多播数据恢复。NC-MDR算法充分利用了网络编码的特点,降低汇聚节点重传次数,最终达到提高重传效率,优化ICN网络传输性能的目的。最后论文对上述提出的NC-MDR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首先对第三章中提到的chunk size大小的问题进行仿真,通过仿真结果得出最合适的chunk size默认值。然后对引入网络编码的时间开销进行仿真展示,最后本文对算法的性能进行较为全面的仿真验证,充分展示NC-MDR算法的有效性。仿真分别在两种不同的场景下从请求端流完成时间、多播过程流完成时间和汇聚节点多播恢复次数等几个方面对是否使用了NC-MDR算法的情况进行对比。对比结果显示,运行了NC-MDR算法后得出的上述指标均优于未运行多播数据恢复算法的情况,说明本文提出的多播数据恢复算法能有效减少汇聚节点进行数据恢复的次数,明显降低节点多次传输带来的开销,从而提升多播数据恢复效率。
其他文献
鳗弧菌是海洋鱼类弧菌病(一种高致死性的出血性败血症)主要病原体之一。本研究通过分子克隆、基因重组技术,在体外将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毒力的主要决定因素、同时也
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湿地研究中,草甸被视为陆域过湿土壤上的湿地类型。本研究中的草甸属于低地草甸,主要分布在低湿区域,
高速通信网络的发展对网络交换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电路交换不适用于数据业务的发展,在数据传输领域包交换技术成为了主流,基于统计复用的包交换方式大大增加了网络资
micro RNAs(简称mi RNA)是一类长约20~24个碱基的内源性单链RNA,它广泛的存在于原核、病毒和真核生物中。mi RNA通过对靶基因m RNA的互补配对介导靶m RNA的降解或抑制蛋白水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近几十年来,移动通信技术高速发展,为了进一步满足IMT-A的需求,2008年,3GPP开始了LTE-A标准制定工作,CoMP作为其中一项新技术被提出并不断发展。与此同时,软件无线电技术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