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交往困境分析——以河南省N镇为例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isnak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民工群体面临代际交替。2006年国务院发布的《农民工调研报告》指出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的主体部分。新生代农民工作为21世纪现代化建设生力军,对城市建设和城市化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有其独特群体特征——三高一低,即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高、物质和精神享受高、工作耐受力低。新生代农民工不同于老一代的城市“过客”心态,他们怀揣城市梦进城打工,渴望最终成为城市的一员。新生代农民工进城打工并融入城市,需要完成三个层面适应:经济适应、社会适应与心理适应。目前的新生代农民工已实现基本经济适应,面临社会适应问题,尤其是社会交往困境,主要表现在进城与农村社会交往两方面。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双重边缘人”。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交往困境不仅影响自身生存与发展,而且对于我国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从需求层次理论、社会支持理论视角、社会交换理论视角探讨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交往问题。通过对河南省N镇的个案访谈、实证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面临进城与农村社会交往困境。在城市中,交往密度低,交往范围狭窄,以初级交往为主,交往限于表层业缘关系,交往多表现为情感无涉甚至会产生冲突。而在乡村,该群体的原有交往圈逐渐淡化,而且新生代农民工排斥回归农村交往圈。原有交往圈破裂,新的交往圈尚未形成,使得新生代农民工的打工生活孤单而迷茫,造成巨大心理落差。在了解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交困境产生的原因。具体来讲,第一,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后基本需求——生理与安全需求尚未获得完全满足,社交需求实现缺乏动力;第二,城乡居民相互排斥。第三,社会支持不足。最后,针对不同原因,提出了相应对策。解决该问题,不仅需要新生代农民工提升个人素质,调整心态,强化主动交往意识,更需要政府与社会力量支持,尤其要发挥社区的作用。社区是新生代农民工实现再社会化的重要主体,能够帮助该群体融入城市的行为方式。社区教育可以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社会交往平台,实现与当地居民的沟通与交流,消除彼此“刻板印象”,最终缓解乃至解决该群体的交往困境。同时,由于城市容纳能力的限性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必须坚持城乡的统筹发展。
其他文献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生活化教学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具体指的是老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将理论知识拓展和延伸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去.小学数学的学习是有效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打
农民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必然出现的特殊群体。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的流动人口在规模不断增长的同时,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最为显著的结构变化之一就是农民工
《劳动保护》杂志创刊至今50周年?我亲身经历这50 年中安全生产的起起伏伏,特别是我自1992年8月下海到外资企业专职从事安全工作的各种感受,真是酸甜苦乐样样皆有?但不管风云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是全社会共同的追求目标。我国自从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以来,中小学教育的升学率得到提高,教学质量得到提升,普惠性建设成效显著,因此既有的关于教育公平
本文基于社会转型和全球老龄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以湖北省黄石市——这个中国内陆沿江开放城市的实证调查为基础,展开对城市老年人生价值的探讨。 首先,从“价值”、“人生价值
加入WTO以后,中国种业已经融入了世界经济大潮中。这对中国种业来讲,既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处在这种全球激烈竞争的环境中,中国种子贸易要注重“四场”。……
期刊
学位
仪式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在民间社会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民间仪式的变迁是社会变化发展的一个镜像,是参与和表现社会文化变迁的重要变量。因此,对民间仪式的变迁过程进行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