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障碍患者网络留言的情感波动特征研究——以QQ空间“说说”为例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p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严重,已经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问题,因此,及时发现青少年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了解青少年的真实情绪和心理特征,是一个亟需解决的课题。而当下,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表达个人情感的方式,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在校大学生热衷于通过QQ、微信、微博、百度贴吧等网络平台表达自己的主观情绪。网络媒体的迅速兴起,为发现和了解青少年的情绪心理状态提供了大量真实的数据。通过对青少年网络文本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可以了解青少年可能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发现青少年潜在的情绪变化和心理特征。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发现青少年情绪障碍患者和心理健康个体在网络情感表达上可能存在的特点和差异。首先将人群分为两类——心理健康个体和情绪障碍患者,并找到合适的研究样本;分别对这两类人群的QQ空间“说说”模块的网络留言进行数据采集,设计程序爬取该用户的所有“说说”文本和发布时间;之后对数据进行处理。通过对论文的搜集和整理之后选择的,计算文本中积极、消极情感词汇密度值,并绘制不同人群随时间的情感波动曲线,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通过对曲线的分析得出两类人群在积极和消极情绪表达上的特征,并发现心理健康个体对于积极和消极情绪的情感表达较情绪障碍患者更强烈,即:不善于用文本进行情绪表达或者存在压抑情绪流露的倾向,并且在凌晨阶段(0h-6h)表现最为明显。  (2)进而将消极情绪中的愤怒情绪、悲伤情绪和不安情绪抽取出来,分别进行相应类别词汇使用频率波动研究,从中发现情绪障碍患者使用“愤怒”类别的词汇密度远远高于心理健康个体。本文还分析了两类人群各自倾向使用的情感词汇,发现情绪障碍患者在愤怒情绪表达中使用的词汇情感更加激烈。  此外,本文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缺少充足的数据分析样本,需要进一步开展研究,但本研究成果仍然为将来的大规模研究打下了基础。建议由掌握较多临床确诊病例、并留有患者QQ号、有科研意愿的专业精神病诊断机构的医生,来牵头从事较大范围的验证工作。无论证实或者证伪本研究的部分结论都将是一件有价值的事情。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技术手段不断更新,我国教育迎来了信息化的春天。面临各种各样的新技术,作为一名教师只有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才能更好的适应教育信息化。《现代教
情绪与记忆的关系一直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各种情绪状态下不同回溯记忆内容的保持、提取的状况,并发展出相应的情绪依存性理论、迁移适当加工理
本文通过分析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师生矛盾,指出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并提出网络自主学习的优势。对网络自主学习的理论进行了论述,由于网络自主学习的历史还不长,因此还没有比较系统的网络自主学习理论。本文认为网络自主学习的理论主要有: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学习风格理论,并将这些理论应用到电学课程的网络自主学习实践中。本文对大学二年级学生电学课程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了解到他们存在的问题,认为教学中可以
笔者通过教学实验的实证研究发现:教师没有使用原个性化学习支持系统提供的教学策略编辑工具,仅使用原系统提供的默认教学活动序列来组织网上的教学活动,可见原系统仍存在有待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