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站台宽度确定方法的深化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j520y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轨道交通站台宽度是车站设计的重要参数,合理的站台宽度既能满足站台乘客的乘降和集散功能,又能控制车站规模,降低工程造价。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站台设计宽度主要依据我国地铁设计规范中的站台宽度计算公式确定,但该公式存在人流密度取值范围跨度很大、柱宽与楼扶梯宽度及侧站台宽度直接相加、未留出纵向流动带宽度、未给下车乘客留出下车通道等问题。因此,本论文基于实证角度对城市轨道交通站台宽度确定方法进行深化研究,可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站台宽度确定方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用参考。论文主要工作及结论如下:
  (1)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站台上下客流量的调查及计算方法。阐述了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站台上下客流量的调查内容,总结了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站台上下客流量的调查方法,并分别针对中间站和换乘站,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站台上下客流量的计算方法。
  (2)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站台宽度计算中客流取值的修正方法。针对现有的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站台宽度计算中客流取值存在的问题,基于换乘站客流冲击性特征,本文给出了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的换乘客流冲击系数的定义。在此基础上,根据换乘站的不同换乘线路行车间隔的差异性,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两线或多线换乘站的换乘客流冲击系数计算方法;并结合原始客流预测值,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站台宽度计算中客流取值的修正方法。最后,以上海轨道交通已运营换乘站为对象进行案例研究,说明了本文修正方法的合理性。
  (3)提出了新的城市轨道交通站台宽度计算方法。针对现有城市轨道交通站台宽度计算方法存在的问题,本文采用候车乘客单排队列密度,且通过实地调查确定其合理值,并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基于候车乘客单排队列密度的城市轨道交通站台宽度计算的新方法。最后,以上海轨道交通已运营车站为对象进行案例研究,说明了本文提出的城市轨道交通站台宽度计算方法的合理性。
其他文献
纳米载银抗菌材料是一种新型抗菌材料,具有广谱、耐久、安全的特点。随着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抗菌纺织品的需求将大规模的扩大,研究纳米载银抗菌材料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论文回顾了抗菌剂的发展状况,综述了抗菌剂和无机载银抗菌剂的种类和特点,及在纺织品上的加工方法,详细讨论了纳米材料的结构和特性,以及纳米二氧化钛的光催化作用,并对银和二氧化钛的抗菌机理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
学位
随着世界范围内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以及造纸原生资源的匮乏,人们越来越重视废纸再生资源的充分利用,废纸二次纤维已经成为制浆造纸的主要原料之一。浮选脱墨是二次纤维回收利用的关键技术。在废纸浮选法脱墨中,过于细小的分散的油墨粒子不在浮选的最佳粒径范围内,不利于浮选去除。本文将纳米TiO2用于浮选过程中,利用其强大的吸附能力,使之与油墨粒子相互作用,然后黏附于空气泡上浮选而去除。实验中,以白度和残余油墨为参数
学位
纤维素是天然可再生高分子,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如何提高其利用价值是当今该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选取ZnCl2水溶液作为纤维素的溶剂,研究了尿素和超声预处理对纤维素/ZnCl2溶液的影响;用广角X射线衍射(WaXD)和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了再生纤维素的结构;用AR550流变仪分析了纤维素/65%ZNCl2溶液的稳态流变性质;探讨了ZnCl2水溶液溶解纤维素的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相较于传统的沥青胶结料,聚氨酯胶结料具有粘结力强,性能稳定,能耗低等优点,正逐渐受到关注。聚氨酯化学组分、分子结构和宏观性能具有极大的调控阈值,为铺面材料一直追求的“基于性能的材料设计方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理论空间。在中国,韩国,瑞典等地已开始将聚氨酯铺面材料应用与人行道面上,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本课题探讨了聚氨酯胶结料路用性能的表征方法,研究了适合聚氨酯特性的级配与制备工艺,并通过室内试
学位
从传统“车本位”向“人本位”交通理念的转变过程中,非机动车交通的重要性得到普遍的认可。非机动车交通是预防和缓解交通拥堵、减少大气污染和能源消耗的重要途径,是城市综合交通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住建部等《关于加强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强调了非机动车交通服务品质研究的重要性,论文以城市非机动车出行服务品质评价作为研究重点,从非机动车出行服务品质影响要素、服务品质模型构建到服务品质评
道路设施是交通安全、路面养护、交通运营、道路资产管理的管理对象和物质基础。随着建筑行业Web-BIM理念的提出及其代表技术WebGL的发展,使得道路设施模型信息的有效共享和轻量化表达成为可能。基于WebGL技术和前沿的三维瓦片理论,可以使道路设施模型脱离软硬件平台及繁琐插件的束缚,实现基于Web浏览器的实时互动和信息交互,为基于Web的轻量级服务如道路交通安全评价、道路资产管理奠定基础。  本文在
学位
车速离散性是影响城市快速路运行效率与安全的重要特征指标。本文采用上海车牌识别系统采集得到的单车车速数据,采用随机基本图方法对车速离散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应用于改进服务水平分级与事故分析。  论文比较个体与集计车速方差(StandardDeviationofSpeed, SDS)的离散特征,发现前者数值较大,整体稳定于5km/h至15km/h范围,随密度增大而小幅下降,呈两端集中中间散布的随
随着高速列车运营速度的提升,其振动噪声问题也更加凸显,为了提高列车运行中旅客的舒适性及安全性,车辆振动性能的优化设计更显重要。本文以国内某型高速动车组为研究对象,建立车体精细化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了车体模态参数。对车体进行缩聚计算,建立考虑车体弹性的高速动车组车辆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并重组弹性车体质量矩阵、刚度矩阵。进行动力学模型仿真分析,探究模态对车体横向振动的影响。研究车下设备横向主动控制策略
跨坐式单轨车辆具有不同于传统钢轮钢轨车辆的独特结构,具有小曲线半径通过性好、占地面积少、爬坡能力强、污染小等优良的性能特点,因此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尤其是对单轨车辆安全性,稳定性,舒适性方面的研究。本文以国内某跨坐式单轨车辆为研究对象,对其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包括模态分析、直线工况的整车振动仿真分析,曲线工况下的通过能力分析等。  根据三维模型建立跨坐式单轨车辆的有限元模型,包括承载结构
随着我国现代有轨电车建设和运营里程逐年增长,有轨电车整体道床结构病害频发、路基不均匀沉降控制标准尚未统一已经成为亟需解决的工程问题。目前大多数现代有轨电车线路仍是以扣件系统作为轨道弹性和几何调整的解决方案,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路基不均匀沉降发生之后道床板的强度安全,且有轨电车道床板在多种荷载因素作用下的服役性能变化规律尚不明确。出于保障列车运行安全和降低建设成本的考虑,现代有轨电车路基不均匀沉降的控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