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驱动力研究——以安徽省天堂寨退耕还林工程为例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ei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天堂寨镇退耕还林工程为例,详细调查和分析了调研地区农户基本的生产生活和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的情况,详细分析了地区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政策驱动因素和经济驱动因素,找出了驱动工程中存在的难点,并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在文章的架构上,本文遵循着问题的出现和出现的原因、运用相关的理论对问题出现的典型地区进行研究,再将这种特殊性推广到普遍性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的方法,并对未来提出预测。所以,本文的第一章引言部分抛出了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原因和研究的目的;第二章则介绍了分析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相关驱动理论和方法;第三章介绍了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现状和相关背景;第四章和第五章通过导入典型地区对林业生态工程的特殊性进行简要分析,后详细分析了工程建设的各项驱动力和其中存在的问题;第六章指出了驱动过程中的重难点和相应的解决办法;第七章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对未来林业生态工程驱动模式的特点进行了预测。  因为退耕还林工程在中国的大型林业生态工程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不仅建设的周期长,还设计了一套极为复杂的工程建设模式和机制,通过对退耕还林工程的分析可以在矛盾最为突出的地方发现驱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所以本文在分析的过程中较多的以退耕还林工程为案例分析。通过对样本地区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驱动力分析,得到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如下的问题:  (一)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的周期性长。林木的生长周期性长,森林生态效益的发挥需要对林木长期的经营管理。  (二)林业生态工程的委托代理关系复杂、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严重。林业生态工程一般具有大尺度的特点,通常是中央政府在计划层面上的安排,在基层执行的过程中会经历多层的委托代理关系;另外,山区的自然特点和工程在执行的过程中在不同的代理层面上存在着大量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根据林业生态工程的驱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特点,本文提出了在制度层面和技术层面上一定的解决方法。在制度层面上,需要不断完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相关法律机制建设,特别是工程建设的长期制度保障措施;在技术层面上,需要加强“3S”技术在林业生态工程中的使用,减少工程中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同时,本文还对未来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趋势做出了一定的预测。  未来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驱动模式可能会有以下特点:一、工程的驱动效果与国家宏观经济背景有直接的关系;二、在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对工程建设的具体技术模式的要求将会减弱,转而加强对工程生态效益的监测,通过多元化补助的模式驱动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企业进入快速发展期。经过30多年的发展,农村工业已发展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农村工业已成为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主体,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渠
纳撒尼尔·霍桑作为美国浪漫主义时期最为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代表作《红字》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红字》发表后的一百多年时间中,各个国家的学者对它从各个角度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