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传播学5W理论为指导,对《新中国篮球运动发展史》的节选章节(第一、二章以及第三章第一节)的翻译实践进行了报告。本文的重点在于分析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为类似文本翻译提供借鉴。笔者之所以选择苏州大学王家宏教授的《新中国篮球运动发展史》为翻译文本,是因为该书不仅体现了篮球运动在国内的发展历程,也见证了各个时期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变化,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体育类文本,具有极大的外译价值。笔者所译章节体现了新中国篮球运动的发展历史,水平与普及程度,展现了其不同于欧美篮球运动的特色,有利于传播中国的篮球文化。本选题的意义与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选题具有创新性。目前篮球类翻译作品以英译中为主,介绍的是美国篮球运动及其文化,鲜有向外国读者介绍中国篮球运动,尤其是发展史的文献。(2)翻译具有挑战性。本研究所译文本不仅介绍了篮球运动的发展,在大众体育、文化和政治方面也涉及较多。因此,译者需翻译大量及多领域的专业术语,这对译者的知识储备和翻译水平有很高的要求。在翻译理论方面,本文选择了贴合篮球类文本外译的传播学5W理论。哈罗德·拉斯韦尔(Harold Lasswell)提出了传播过程的五个基本构成要素: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说(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笔者将这一理论与本次翻译实践相结合,本次翻译中的5W分别为:将介绍中国篮球的书籍翻译成外文的中国译者(Who)、介绍新中国篮球运动的发展史(Says What)、通过刊物,教材或政府报告的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国外想了解中国篮球的普通读者(To Whom)、达到向世界介绍中国篮球的历史与文化的效果(With What Effect)。本次翻译实践的步骤如下:(1)以传播学5W理论为基础,建构适用于此次翻译实践的框架;(2)在传播学5W理论的指导下解决专业术语的翻译问题;(3)进行翻译,尤其关注长难句的翻译;(4)为术语提供注释,并提供完整的中英文术语对照表。本文的主要框架为:(1)理论构建:对传播学5W理论进行概述,解释如何将该理论运用到本次翻译实践中;(2)案例分析:从篇章,词语和句子三个层面出发,对具体的翻译案例进行分析;(3)经验总结:总结在翻译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在译后审校中发现的错误;(4)附录编订:提供专业术语的中英文对照表和其他辅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