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效关系导向下甘松5-羟色胺转运体活性成分的研究

来源 :天津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t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松(Nardostachys jatamansi DC.)为败酱科甘松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干燥根及根茎为常用中药甘松,用药历史悠久,具有理气止痛,开郁醒脾功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甘松具有很好的抗抑郁活性,且本课题组前期实验发现甘松中多种化合物具有调节5-羟色胺转运体(serotonin transporter,SERT)的生物活性。SERT是防治消化道及神经精神类疾病的重要靶点。因此,本课题以甘松为研究对象,在前期甘松调节SERT活性的谱效关系研究基础上,通过甘松“组效关系”曲线的拟合,明确甘松调节SERT活性成分的分布特征。然后在甘松谱-效关系导向下,优化组分制备方法,对所得组分进行进一步的化学成分研究。所得成分进行SERT活性筛选,并通过SERT活性拮抗实验考察活性较好的单体成分对SERT靶点的选择性。最后,采用小鼠急性应激模型考察活性组分1及总提取物对动物行为学的影响,验证其抗抑郁作用。1、甘松“组效关系”拟合曲线在前期甘松调节SERT活性的谱效关系基础上,选择道地甘松,HPLC方法进一步制备甘松组分,分别为Fr.1~Fr.20,总计20个。应用SERT活性筛选实验考察这20个组分对SERT活性的影响,所得SERT活性数据对各组分UPLC-PDA色谱保留时间的中间值作散点曲线图,对甘松组分调节SERT活性结果进行曲线拟合,组合甘松总提取物的UPLC图谱,考察甘松“组效关系”,并根据“组效关系”优化组分制备方法,得到组分1和组分2,其中组分1的SERT筛选实验结果为1.21±0.04***(均值±SEM),表明组分1富含SERT促进成分。2、谱效关系导向下的化学成分分离和结构鉴定甘松总提取物和活性组分1均能显著促进SERT活性,因此,为表征甘松总提取物和活性组分1中所含化学成分,本实验对甘松组分Fr.10、Fr.11、Fr.13、Fr.14、Fr.16、Fr.17和优化组分制备所得甘松组分1进行进一步的化学成分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并通过各个单体成分的理化性质、NMR数据与本实验组所得已知标准品相关数据比对,鉴定了它们的化学结构,依次是:7-氧代甘松新酮过氧化物(7-oxonardosinoperoxide),去氧甘松香醇A(desoxo-narchinol A),甘松香酮B(kanshone B),甘松新酮二醇(nardosinonediol),甘松香酮A(kanshone A),1-羟基-马兜铃酮(1-hydroxylaristolone),德比酮(debilon),甘松新酮(nardosinone),甘松香酮H(kanshone H),1,8,9,10-四脱氢马兜铃烷-2-酮(1,8,9,10-tetradehydroaristolan-2-one),1(10)-马兜铃烯-2-酮[(1,10)-aristolene-2-one)],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8α-二氢京尼平苷(8α-dihydrogeniposide),7-脱氧-8-表-马钱子酸(7-deoxy-8-epi-loganic acid),五福花苷酸(adoxosidic acid),8-表-马钱子酸(8-epi-loganic acid)。对所得的单体化合物进行SERT活性筛选实验,其中11个成分不同程度地具有显著促进SERT活性的作用。选取甘松单体化合物去氧甘松香醇A和绿原酸(单体化合物低、中、高终浓度分别为0.1μM、1.0μM和10.0μM)分别与工具药物氟西汀(终浓度为2.0 n M)联合使用,考察甘松单体化合物对SERT靶点作用的选择性。去氧甘松香醇A和绿原酸单独用药时,对应的SERT结果分别为1.12±0.03***、1.11±0.02**、1.12±0.03***和1.15±0.03***、1.29±0.03***、1.19±0.04***。联合使用后,对应的SERT活性结果分别为1.07±0.03,1.09±0.02、1.09±0.04*和1.01±0.04、1.09±0.04、1.05±0.03。实验结果表明去氧甘松香醇A和绿原酸能够拮抗氟西汀的SERT抑制活性,对SERT靶点具有选择性。3、甘松总提取物及组分1对整体动物行为学的影响实验甘松总提取物与甘松组分1均具有较强的SERT促进活性,因此,本实验采用小鼠急性应激模型(旷场实验和悬尾实验),考察甘松总提取物和甘松组分1对动物行为学的影响,对其抗抑郁活性进行实验验证。实验动物随机分组,分别为甘松总提取物与甘松组分1低、中、高剂量组、空白对照组(超纯水:30 mg/kg/10m L)和阳性药对照组(盐酸丙咪嗪:30 mg/kg/10 m L),以及甘松组分1低、中、高剂量组、空白对照组和阳性药对照组。甘松总提取物OFT(旷场实验)实验结果依次为:40.62±5.47、41.66±3.62、47.58±3.45、53.52±2.99、36.48±4.88*;甘松总提取物TST(悬尾实验)实验结果依次为:121.10±16.06*、127.40±11.70*、113.70±12.26**、187.40±16.14、76.72±18.99***。甘松组分1 OFT实验结果依次为:52.58±3.78、49.29±4.56、53.98±6.90、54.83±3.40、35.20±4.99*;甘松组分1TST实验结果依次为:149.00±20.23、109.90±11.05**、120.30±12.67*、187.30±22.67、75.01±14.76***。实验结果表明,甘松总提取物和组分1对小鼠自发活动无显著影响,甘松总提取物和组分1均具有显著的抗抑郁作用,值得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广西柳州市2012年出生新生儿情况,了解多民族地区不同民族新生儿出生的基本资料,为制定孕产期保健和儿童保健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统计分析2012年广西柳州市56
基于景观安全格局理论和“反规划”思路,采用1992、2000、2015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分析研究区23a间土地利用的结构、转移、变化速度和重心等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选取研究区